當前,在美國通膨疑慮升溫與美元走弱的背景下,貴金屬市場持續上揚,金價與銀價同創歷史新高,吸引市場高度關注。然而,投資人資金可能正在尋求新標的,轉向比特幣(BTC)、代幣化資產等非傳統資產。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截至近日,金價已突破每盎司 4,000 美元(約新臺幣 5,560 萬元),而銀價也攀至自 1980 年以來的新高,每盎司 50 美元(約新臺幣 6 萬 9,500 元)。這波漲勢主要受惠於美元貶值與通膨預期升溫,推動市場對抗通膨的「避險需求」大幅上升。
不過,在資金湧入下,市場開始出現過熱疑慮。今年以來,金價已上漲超過 50%,有分析認為金市已進入高檔整理階段。加密貨幣研究機構 Coin Bureau 創辦人尼克·帕克林(Nic Puckrin)指出:「如今資金開始尋找可以複製金價上漲邏輯的其他資產,像是其他金屬、大宗商品、代幣化實體資產(Real World Assets),以及被明顯低估的比特幣。」
此觀點也獲得部分華爾街機構呼應。根據 Goldman Sachs(高盛)的最新預測,黃金在 2026 年底前可望觸及每盎司 4,900 美元(約新臺幣 6,811 萬元)。然而,高盛同時警告,在強勁漲勢之後,市場可能面臨獲利回吐風險。
在貴金屬價格走高的同時,市場開始重新審視比特幣與其他「價值儲存工具」的潛力。今年以來,比特幣多次刷新歷史高點,逐步強化其避險資產定位。
評論:面對美元長期疲弱及全球政經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傳統投資人將目光轉向比特幣與代幣化資產,這也象徵著數位資產逐步躍升為主流金融選項之一。
展望未來,美元匯率壓力、美國財政赤字惡化、地緣緊張升溫等因素,皆可能推動資金自金銀市場流入比特幣與代幣化資產等新興標的。投資人正在尋找「黃金之後的投資選擇」,而比特幣正逐漸成為國際資本選擇的重要候選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