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去中心化交易所三強爭霸:Hyperliquid、Aster、Lighter 聚焦速度與槓桿搶市

去中心化交易所三強爭霸:Hyperliquid、Aster、Lighter 聚焦速度與槓桿搶市 / Tokenpost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之戰白熱化,新興三強主打「速度、槓桿與基礎設施」爭霸市場

加密貨幣市場中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競爭正邁入全新階段。根據本月報導,過去以「流動性挖礦」與「治理代幣獎勵」為競爭核心的DEX,如今已轉為聚焦「交易速度」、「高槓桿能力」與「基礎建設穩定性」。目前最受到矚目的三家平臺,分別為 Hyperliquid、Aster 與 Lighter,三方正激烈角逐市場主導權。

目前居於領先地位的 Hyperliquid,是一個建構於自家高效能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截至 2025 年中,該平臺的月交易量已突破 3,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17 兆元),單日交易量甚至高達 17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 兆 3,600 億元)。Hyperliquid 能快速擴張,歸功於採取了以點數為基礎的大型「空投」戰略,共向約 9.4 萬個錢包地址分配其總供應量的 27.5%。目前這批代幣的市場價值估計在 70 億至 80 億美元(約新台幣 9,700 億至 1.1 兆元)之間。

不過,競爭者也不容小覷。Aster 是建構於由幣安支持的 BNB 智能鏈上的 DEX,透過「高槓桿」和戰略性空投吸引了大量專業交易者加入。外界普遍認為該項目與幣安創辦人趙長鵬(Changpeng Zhao)存在高度關聯性,進一步強化市場信任。在某些交易日中,Aster 的交易量甚至一度超越 Hyperliquid。

另一位黑馬選手 Lighter,則採用以太坊 Rollup 技術打造,透過「零手續費模型」與獨立的點數回饋機制,快速擴大其用戶群。平台近期單日交易量已突破 8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1 兆元),成為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競爭者之一。

過去如 PancakeSwap(CAKE)、SushiSwap 與 Curve 等平台,曾以流動性挖礦與治理代幣獎勵機制成功吸引大量鏈上資產。但如今這場「DEX大戰」已更為複雜,不僅需提供誘因設計,還需兼顧平台效能與機構級投資者的進入門檻。

目前,包括以太坊上掀起空投風潮的 Uniswap,也已顯示單靠獎勵已難擴大全面競爭優勢。下一階段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勝負將由「速度」、「成本效率」以及「衍生品市場的掌控力」來決定。從現況來看,雖然 Hyperliquid 暫時領先,但 Aster 與 Lighter 的挑戰仍在持續中。

評論:這場 DEX 生態的競爭,已不再是誰分得最多 Token,而是誰能提供最強悍的交易體驗。投資人、交易者與開發者將越來越關注平台背後的基礎建設與產品可擴充性。對用戶而言,低成本、高效率且具有深度產品線的 DEX 平台,將成為下一個加密資產交易的首選。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比特幣(BTC)強勢反彈至11.68萬美元、帶旺柴犬幣(SHIB)與瑞波幣(XRP) 技術面突破助攻市場情緒轉樂觀

Bullish獲紐約BitLicense,拓展美國市場鎖定機構加密貨幣交易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