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通膨疑慮升溫之際,市場對比特幣(BTC)前景的擔憂再次浮現,令比特幣價格面臨下行壓力。根據韓國媒體報導,原本連續七日上漲、一度突破11萬4,000美元(約新台幣1,584萬元)的比特幣,隨著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消息傳出,漲勢遭到壓制,市場反轉走弱。
根據美國勞工部於 24 日(當地時間)公布的數據,4 月CPI年增率由前一月的2.7%攀升至2.9%,顯示通膨壓力依舊存在,這加深市場對聯準會(Fed)可能繼續升息或延長高利率政策的預期。作為風險資產的代表之一,「比特幣」在這樣的利率變化預期下,交易情緒明顯受到衝擊。
市場分析師Ted Pillows表示:「比特幣此前短暫突破11萬4,000美元,但CPI上升的消息打亂了投資預期。」他補充,「儘管那斯達克與標普500期指仍呈現一定程度的韌性,但相比之下,加密貨幣市場正承受更直接的壓力。」此觀點反映在實際走勢上:儘管美股反應相對穩健,但「比特幣價格」則偏向弱勢整理。
截至報導撰寫時,「比特幣」報價約為11萬4,439美元(約新台幣1,589萬元),較前一日略微上漲;不過,24 小時交易量卻大減至約479.4 億美元(約新台幣6.65 兆元),驟減 12.35%,顯示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評論」:雖然短期價格波動受到通膨與利率預期影響,但數據顯示市場參與者正在採取保守態度,選擇不輕舉妄動。
另一方面,前華爾街量化交易員暨加密投資人Fred Krueger也提出另類觀點。他指出,若美國政府未來選擇以關稅收益直接購買「比特幣」,將可能成為推動價格上揚的巨大催化劑。以他估算,目前美國每月可從關稅中獲得約500億美元收入(約新台幣6.95兆元),若轉用於購幣,潛在可收購多達40萬枚比特幣。
「評論」:若此特殊政策情境真的實現,將大幅改變目前形成的供需結構,帶來難以忽視的價格上漲動能。
總結來看,「比特幣未來走勢」將高度仰賴美國通膨數據與聯準會政策調整,同時也需留意任何可能顛覆市場規則的「政府參與」因素。無論短期或中長期,加密貨幣市場都處於需謹慎評估宏觀經濟變化的關鍵時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