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鏈上分析師警告:比特幣(BTC)量子威脅不在技術,社群共識才是最大風險

鏈上分析師警告:比特幣(BTC)量子威脅不在技術,社群共識才是最大風險 / Tokenpost

根據 Checkonchain 創辦人暨鏈上分析師詹姆斯·Check(James Check)的觀點,加密貨幣社群面臨的最大量子威脅,並非源自技術缺陷,而是來自於社群內部的「共識」困難。根據其於 6 日(當地時間)在 X 平台上的發言,他指出比特幣(BTC)若想全面遷移至「對量子電腦具抵抗能力的地址」幾乎無望取得共識,若攻擊發生,沉睡已久的資產恐將湧入市場,引發劇烈波動。

Check 警告,許多多年未移動的舊錢包存在極高風險,未來若量子電腦運算力足夠強大,可輕易破解舊地址的私鑰,如此一來,被認定為「永久失效」的比特幣恐再度流通,對市場穩定構成衝擊。他認為這不單純是「技術」問題,更是圍繞治理與合意的社群挑戰。

據鏈上數據平台 BitBo 統計,目前整體比特幣(BTC)供應量中,約 32.4% 自五年內完全未曾移動。當中約 16.8% 已逾十年無轉帳足跡、8.2% 超過七年、另有 5.4% 尚未在過去五到七年間發生任何移動。儘管如此,這些資產是否為「永久丟失」抑或只是被長期持有,至今仍爭議不休。

這番討論最初由加密貨幣研究公司 Delphi Digital 分析師 Ceteris Paribus 引發。他同樣指出「量子電腦對比特幣的威脅並非單一技術問題」,反而是「舊資產治理難題」。即便將來能開發出具備「量子抗性」的比特幣版本,亦無法對現存老幣資產給予妥善解決,引發社群分歧與治理風險。

目前普遍認為,量子電腦若能破解傳統加密技術,將威脅整個區塊鏈生態的安全架構。儘管該威脅尚屬理論層面,但如何理解與應對這種潛在風險,勢必成為未來社群治理的一項重要課題。

評論:

這場圍繞「量子威脅是否構成風險」的討論,揭露了比特幣治理層面仍存在「無中央化但缺乏共識機制」的弱點。一旦加密安全底層受到挑戰,需仰賴社群迅速形成共識以部署對策,但從當前分歧狀況來看,這並非易事。

關鍵詞:比特幣(BTC)、量子電腦、量子抗性地址、永久丟失資產、鏈上數據

資料來源:TokenPost,於 6 日(當地時間)報導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