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TokenPost》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德國大型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針對近期比特幣(BTC)的劇烈下跌進行剖析,指出這波下跌並非單純市場拋售,而是反映出多重「宏觀經濟因素」與「制度性不確定性」的交織效應,此分析引起加密市場社群廣泛關注。
德意志銀行指出,此次比特幣下挫背後有五大關鍵因素。首先,是市場「風險趨避(Risk-off)」情緒升高。截至目前,比特幣的表現愈見與科技類股走勢同步,使它更像股市資產而非獨立的價值儲存工具。當投資人避險時,加密貨幣也同樣遭到調節。
其次,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不確定性」亦是主因之一。以 11 月 20 日為基準,市場預期 12 月降息的機率僅有 22%,但不久後此機率回升至 75%,反覆預期導致市場躁動。此外,紐約聯準銀行總裁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近日亦提及「溫和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使市場再添變數。
第三因素則與美國國會「監管延宕」有關。《加密貨幣明確性法案(CLARITY Act)》等核心法案因民主與共和兩黨分歧,長期停滯於立法程序,使加密產業缺乏明確監管框架。報告指出,若監管進展停滯,將影響投資人信心和資金穩定進駐。
市場內部的結構壓力亦不容忽視。包括「機構資金撤出」與「長期持有者獲利了結」等行為正加劇拋壓,進一步壓低比特幣價格,削弱短期反彈動能。評論:這顯示低流動性時期的機構操作對行情影響尤為顯著,凸顯加密市場仍具高度波動性。
儘管如此,德意志銀行年初曾表示,長遠來看,比特幣有潛力成為類似「黃金」的儲備資產,尤其是中央銀行若開始採納其資產價值,波動性有望逐步收斂。評論:若制度性信任與機構進場雙重助力落實,比特幣的長期投資潛力仍具吸引力。
整體而言,此輪下跌不僅是價格調整,更是對全球「總體經濟疲弱」、「政策不穩定」與「投資人情緒低迷」的集中反映。未來幾週,加密市場能否反彈,將取決於實體經濟表現以及美國政治局勢對監管進程的影響。
關鍵詞:比特幣(BTC)、德意志銀行、風險趨避、利率政策、加密監管、CLARITY Act、機構資金流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