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馬來西亞爆發非法挖礦潮:比特幣(BTC)電力盜竊損失逾 10 億美元

馬來西亞爆發非法挖礦潮:比特幣(BTC)電力盜竊損失逾 10 億美元 / Tokenpost

馬來西亞爆發大規模加密貨幣非法挖礦電力盜竊事件。根據路透社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馬來西亞國營電力公司 Tenaga Nasional(TNB)正式表示,過去四年內因電力被非法盜用,損失已超過 10 億美元(約合 1 兆 3,000 億韓元)。此現象與用於挖掘比特幣(BTC) 等加密貨幣的非法活動高度相關。

根據馬來西亞能源、水源與轉型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自 2020 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 1 萬 4,000 處住宅與營運場所被查獲透過操控或繞接電表非法用電,其中大多數與加密貨幣挖礦有關。當局指出,這些非法行為不僅損害國家電力收入,亦造成公共電網營運設備沉重負擔。

為遏止「非法挖礦」所引發的「電力盜用」問題,馬國政府已啟動多部門聯合稽查行動,由電力公司、警方、通訊監管局及反貪污委員會等組成。TNB 也透過內部數據系統追踪高風險建築的屋主與租賃資訊,並逐步汰換舊式電表,改為可即時監控用電量的「智慧電表」提升打擊效率。

在實際執法層面,馬來西亞亦曾進行拘捕行動。報導指出,去年 8 月,當地警方逮捕了 7 名涉嫌非法挖礦的成員,查獲了 52 台礦機及價值達 25 萬令吉(約合新台幣 800 萬元)的電力設備。此外,砂拉越州亦每月查獲高達 3 萬令吉(約合新台幣 970 萬元)規模的「電力竊取」案件,並沒收了 120 台礦機。

根據馬來西亞現行法律,「電力盜竊」行為將面臨最低 10 萬令吉(約合新台幣 325 萬元)罰款,並可能附加監禁刑責。但由於該國電價相對低廉,且監管制度仍具漏洞,使部分區域仍為非法加密貨幣挖礦的溫床。

專家認為,若馬來西亞能明確加密貨幣挖礦的適用規範與執法權限,將有助於降低相關「犯罪風險」。再加上「智慧電表」普及與即時電力異常監測技術發展,未來對打擊電力濫用行為將扮演關鍵角色。

評論:此事件再度凸顯加密貨幣經濟對發展中國家基礎電力設施所構成的壓力。特別是在「比特幣(BTC)」挖礦需求不減、能源成本低廉的背景下,國家若無明確「挖礦政策」,即淪為非法活動重災區。然而,若能從中建成更嚴格的監管制度,反而有機會讓合法挖礦業者受惠。

關鍵詞:比特幣(BTC)、非法挖礦、電力盜竊、智慧電表、馬來西亞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