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朝鮮日報》的分析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杜拜正積極推動一項宏大的「加密貨幣戰略」,期望借助其豐富的石油資金、伊斯蘭金融體系以及獨特的稅制,躍升為亞洲加密產業的核心樞紐。不過,與新加坡、香港等市場相比,杜拜在制度設計、流動性與地緣策略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尤其以中國地緣優勢加持的「香港影響力」更成為其發展的重大門檻。
目前,杜拜正透過國家財政基金強力培育 Web3 基礎設施,同時推動符合伊斯蘭律法的數位經濟,瞄準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構成的穆斯林市場,以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值得關注的是,杜拜免徵不動產轉讓稅的規定,創造了房地產代幣化的制度利基,使原本流動性不高的傳統資產得以數位化,進而吸納更多資本。
然而,這樣的發展模式也暴露出某些制度上的限制。以美國投資人為例,若持有代幣化房地產,仍須向其本國監管單位申報數位資產與實體持股,可能面臨重複課稅與合規負擔等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杜拜的金融業高度依賴外資進入,若制度不一致,恐對整體市場穩定形成衝擊。
相對而言,亞洲主要競爭對手的布局更具策略性。新加坡雖以「明確監管框架」與「親商環境」聞名,但在市場規模與金融流動性方面,則略遜於杜拜與香港。而杜拜雖擁有低企業稅、無房地產稅的制度優勢,卻也須面對「國民優先雇用政策」與高額監管費用等挑戰,對企業而言,節稅優勢可能遭到稀釋,進一步影響長期競爭力。
另一方面,香港得益於中國政府背後的強力支持,在全球數位資產與流動性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根據 2025 年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香港穩居第 3 名,遠勝杜拜(第 11)與新加坡(第 4)。該排名綜合評比金融科技創新、基礎設施、人才與營商環境等多項要素,顯示香港具備整體競爭優勢。當發生市場危機時,中國中央具備透過香港進行市場穩定操作的策略彈性,為香港加密發展建構了別具一格的「金融緩衝器」。
值得一提的是,年初時埃瑞克·川普(Eric Trump)訪問香港期間亦曾表示,香港擁有「龐大力量匯聚」,對中國加密戰略表達高度讚賞。此舉也突顯了中國在全球加密政策發展中所展現的主導力。與之相對,目前美國仍多以「僅限持有」為加密策略主軸,而部分新興市場如菲律賓提出「持有比特幣20年」的倡議,更難以證明其可行性。
評論:杜拜雖然擁有充沛的資源與靈活制度,卻需面對繁瑣的跨境合規負擔與流動性挑戰,光靠潛力並不足以稱霸亞洲市場。若希望取得更大影響力,其下一步需轉向建立實質的「全球信任機制」與「資本流動樞紐」地位,並深化在伊斯蘭數位金融的優勢。
總結而言,儘管杜拜正以精密策略佈局未來,但就目前市場格局來看,仍難以動搖「中國—香港」主導的加密權力中心。欲在短期內挑戰這一地位,杜拜須進一步推進制度相容性、吸引國際資金,以及建立本地創新生態,才能真正升級為亞洲頂級數位資產中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