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Fidelity Investments 的全球總體策略主管尤利安·提默(Jurrien Timmer)近日表示,比特幣(BTC)在資產報酬率表現中位居前列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再度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他指出,比特幣與黃金、全球股票一同出現在報酬表最上方的排列十分合理,背後是美國經濟結構變化、科技股因人工智慧(AI)熱潮上揚等宏觀因素所推動。
提默強調,比特幣具有「稀缺性」,這一特質正逐步抵消現今法定貨幣購買力的下降,使其成為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他認為,當前美國財政主導的經濟模式,結合由 AI 推動的大型科技企業成長,為比特幣等高風險資產的反彈提供了強大支撐。
早在今年初,提默就曾預測,比特幣可能會肩負起黃金在投資組合中的角色,並預期下半年起,黃金將逐步將「接力棒」交給比特幣。然而,實際市場表現與預期出現落差──黃金至今表現更勝一籌。近期金價已突破每盎司 3,650 美元(約新台幣 508 萬元),創下歷史新高,這顯示投資人愈趨認為聯準會(Fed)今年內可能啟動降息。
相較之下,比特幣雖曾一度創下歷史高點,市場一度認為其與黃金處於「均衡狀態」,但隨後漲勢放緩,價格也出現修正。對此,提默認為這一波動仍處於長期多頭趨勢的「中段階段」,他對未來走勢仍抱持樂觀態度。
提默進一步指出,如果聯準會重新啟動量化寬鬆(QE),這將成為包括比特幣與黃金在內的「稀缺資產」的重大利多。他表示,這種可能的政策轉變預示著一個經典循環:中央銀行增加流動性 → 貨幣價值走弱 → 稀缺資產價格上漲。
儘管部分觀點質疑比特幣過往由散戶主導的「減半周期模式」是否仍然有效,認為隨著機構資金大量湧入,傳統市場結構正在改變。但提默堅信,即使市場參與者組成有所變化,比特幣仍將維持網路效應與「硬通貨」屬性,繼續依循每四年的價格週期進行波動。
總體而言,提默認為雖然黃金的地位仍舊穩固,但比特幣正在快速成為全球資產市場上與黃金齊名的存在。他強調,比特幣並非取代黃金,而是正朝向一種「共存」的投資模式發展。
評論:隨著更多機構投資者進場,尤其是在美國 ETF 核准後,比特幣的市場角色正快速轉變為與傳統資產同等的重要投資配置工具。無論未來聯準會是否調整貨幣政策,稀缺性與通膨避險的「價值儲存」屬性將是比特幣持續吸引資金的重要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