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比特幣(BTC)目前深受華爾街青睞,機構投資需求持續增強,但其網路活動卻呈現明顯的低迷現象。根據 CoinMetrics 的觀察,即便因現貨 ETF 與數位資產金庫(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興起而帶動價格走高,鏈上活動卻未見相應成長,反映出比特幣網路的發展與應用層面仍停滯不前。
根據 CoinMetrics,礦工主要收益來源之一的「交易手續費」仍處於偏低水位。自 2024 年 4 月完成第四次減半後,手續費僅佔總礦工收入的不到 1%。這樣的激勵不足導致礦工依賴比特幣價格上漲來維持收益,一旦價格進入長期盤整或下跌期,可能出現礦工大量退出的風險。評論:這將對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性與持續性造成嚴重威脅。
此一趨勢對「去中心化」與「抗審查性」的比特幣核心理念構成衝擊。目前約 30% 的比特幣全網算力由 Foundry 掌握,另有 18% 出自 Antpool,顯示算力明顯集中。擁有資本與硬體資源的大型礦池可受益於此,但散戶礦工則難以負擔運營成本,只能出售所挖比特幣應對支出。評論:若算力繼續朝少數礦池集中,將削弱去中心化的核心價值。
預計至 2028 年的第五次減半後,比特幣區塊獎勵將再下降至 1.5625 BTC。若手續費未見有效增長,礦工對網路的安全投入恐僅剩少數主體撐持,可能進一步影響網路整體韌性與擴展性。
此外,投資人雖高度關注比特幣,其實際「鏈上交易」與應用卻未見熱絡。部分機構透過 ETF 或 DAT 等金融產品持有比特幣,並視為「數位黃金」,偏向長期保存而非交易。此舉雖有助拉抬價格,卻無法提升區塊鏈本身的使用率,也無法回饋礦工應有的「手續費收入」。
針對上述困境,市場也出現不少技術創新探索,如 Babylon Genesis Chain 就嘗試讓比特幣持有者間接協助 PoS 區塊鏈的安全維運,並藉此提升交易手續費收入。根據資料顯示,該項目於 2023 年 8 月上線初期,曾一度將每區塊手續費推升至 150 美元(折合約新台幣 20,800 元),但該效應未能長期維持,目前已回落至原先低點。
另一方面,熱門話題如資產「代幣化」也逐漸興起。以 CoinBase 發行的 cbBTC 為例,目前發行量已突破 52,000 顆 BTC,但這主要是取代原本 BitGo 的 wBTC 市場份額,並未為比特幣主網帶來實質「手續費收入」,因此對鏈上活躍度提升助益有限。
CoinMetrics 指出,若比特幣要維持其高價值定位,就必須擴展其在鏈上的實際應用,「唯有提升用戶在鏈上的操作頻率,礦工才能透過手續費獲得有效報酬」。評論:從價格與認知走向實際使用,才是比特幣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總結而言,儘管比特幣因機構投資而價格表現強勁,但若未能提升鏈上交易與應用頻率,「手續費」與「礦工激勵」的困境將持續,長期削弱其作為去中心化貨幣與網路的韌性。未來應著重於鼓勵實體應用與使用者參與,以深化其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中的地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