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鏈上數據分析公司 Glassnode 的最新分析,比特幣(BTC)近期的價格回調幅度明顯低於過往週期,顯示市場雖處於調整階段,仍可能出現進一步下跌。
報導指出,目前約僅有「9% 的比特幣總供給處於虧損狀態」,與以往熊市期間相比明顯偏低。以歷史數據來看,在以往周期低點,例如本輪週期早期、以及宏觀熊市期間,皆有超過「25% 或甚至 50% 以上」的供應量陷入虧損,其中最大虧損比例更曾達 78%。Glassnode 認為,這意味著「市場尚未觸底」,比特幣仍處於一段穩定的「上升週期」中。
目前,比特幣約在 11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29 萬元)附近交易,正在虧損的供應比例不超過 10%。相比之下,先前的週期低點時,供應中虧損比例普遍超過兩成甚至更高。
回顧年初,比特幣於 4 月中曾下跌至 7 萬 5,000 美元(約新台幣 1,042 萬元),相較年初高點已下修約 29%。近期調整也相當溫和,自 8 月 14 日的高點 12 萬 4,000 美元(約新台幣 1,724 萬元)回落至目前水準,跌幅約為 13.4%,顯著低於 2017 與 2021 年市場週期中曾出現的 36% 與 24% 跌幅。
評論:Glassnode 分析指出,多數投資人目前仍處於「未實現獲利」狀態,若價格出現更大幅度下修,才可能促使市場進入全面轉弱。
此外,部分觀察人士認為,本輪行情受到比特幣現貨 ETF 等「機構資金」支撐,較以往週期更具防禦能力。加密貨幣交易員特德·費羅斯(Ted Philoce)表示,此次下修型態與「2024 年第三季與 2025 年第二季的 30% 調整」相似。他指出:「儘管不能斷言歷史會不斷重演,但比特幣仍有可能跌破 1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390 萬元),」但也補充強調,「此為通往歷史新高(ATH)的『自然中段整理』,而非週期頂點。」
另一方面,加密投資機構 MN基金 的共同創辦人米凱爾·范德波普(Michaël van de Poppe)認為:「隨著美國聯準會(Fed)9 月 17 日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的日子逼近,此波回調可能即將告一段落。」他預計,若比特幣能「突破 11 萬 2,000 美元(約新台幣 1,557 萬元)」,跌勢將宣告結束。
目前,比特幣價格在亞洲市場出現輕微反彈,從前一日低點 10 萬 8,500 美元(約新台幣 1,509 萬元)回升至 11 萬 1,500 美元(約新台幣 1,549 萬元)。不過若仍無法有效突破前述關鍵阻力位 11 萬 2,000 美元,仍有可能「回撤至 10 萬 5,000 美元(約新台幣 1,459 萬元)支撐區」。
目前反彈跡象也帶動整體「加密貨幣市場市值」同步上升。根據最新數據,截至 3 日,加密貨幣總市值較前一日「上漲1.3%」,達到 3.93 兆美元(約新台幣 5,463 兆元)。不過,未來的價格走向仍將取決於「利率政策走向」與「ETF 資金流動」等外部因素。
評論:整體而言,比特幣當前的價格修正幅度仍屬健康整理,若市場資金面維持動能,並伴隨經濟政策更明朗,仍具再度挑戰新高的潛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