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產業的「權力核心」正在經歷根本性轉變。過去由交易所與監管機構主導市場的傳統格局,正逐漸讓位給五大新興影響力來源:穩定幣、指數型基金(ETF)、區塊鏈基礎層升級、區塊空間的安全機制,以及高效能的執行環境。隨著 2024 年的到來,整個產業權力結構呈現全面重組。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穩定幣已迅速成為美元結算最快速的方式,尤其在美國,隨著 GENIUS 法案(撰稿時尚未通過)的推進,穩定幣市場開始在聯邦監管架構下運作,與過往缺乏監管清晰性的狀況形成強烈對比。ETF 的發展則同樣矚目。以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K)推出的比特幣 ETF——IBIT 為例,其資產管理規模已達 85 億美元,成為主流資本流入加密市場的重要推手。
在技術層面,權力的轉移也日益顯著。以太幣(ETH)計畫透過 Pectra 升級優化用戶錢包的整體體驗;Solana(SOL) 則準備推出全新 Firedancer 用戶端,以提升區塊鏈的處理效能。同時,建立於以太幣質押資產之上的 EigenLayer,正在構築「區塊空間安全租賃市場」,進一步強化去中心化平台的經濟誘因,推動安全系統邁向更加多元且自主的方向。
評論:這些技術的演進,不僅重構了產業生態,也正在縮小傳統機構對市場的影響力。
如今,過去秉持「交易所對決監管機構」的界線已逐漸消弭。取而代之的,是以這五大新興力量為基礎的控制格局,它們不僅牽動資本流向,更能影響區塊鏈的基本建設與發展路徑,並真正主導產業策略執行層面的落地實踐。
當中最凸顯的關鍵人物,非貝萊德執行長拉里·芬克(Larry Fink)莫屬。貝萊德除推出 IBIT 外,也藉由 BUIDL 基金參與機構級資產的代幣化,推廣以國債為基礎的區塊鏈金融工具。不僅如此,BUIDL 已經跳脫單一區塊鏈的限制,擁有跨鏈操作的可擴展性,為未來加密金融產品鋪路。
評論:芬克積極推動傳統資本與加密資產的整合,已逐步從資產管理人角色,轉變為加密產業的「核心策劃者」。
此外,他近期亦傳出正評估推出更多包括以太幣、其他加密貨幣為基礎的 ETF 產品,進一步擴大其在市場的影響力。這類舉動正逐步模糊傳統金融與加密市場之間的界線。
總結而言,加密貨幣產業的權力生態已非單一維度可描述。「流動性」、「資本市場融合」、「協議技術進化」、「安全激勵機制」、「執行效能」五大核心要素正交織而成新興權力網路。未來,能否掌握這五大趨勢,將成為各界制定市場布局策略的關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