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洲證券市場監管局(ESMA)的警告,近來在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型代幣」可能讓投資者誤以為持有實體資產,實際上卻未享有任何實際「股東權益」,因此暗藏投資誤導風險。
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1 日(當地時間)舉行的「數位時代的資本市場」會議上,ESMA 執行董事娜塔莎·卡澤納夫(Natasha Cazenave)在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提出相關警告。她指出,雖然一些公司推出與實體股票掛勾的衍生代幣,號稱能提供彈性小額投資與隨時可交易的便利性,「但這些結構僅是模擬性請求權(synthetic claims),不賦予投資人真正的股東地位與投票權等權利。」她進一步表示,這類產品容易造成誤解,規模若擴大將對散戶構成威脅,因此「建立清楚且透明的資訊揭露與監管機制是當務之急」。
針對股票型代幣的潛在風險,國際證券交易所聯盟(WFE)也表達支持。WFE 於上月底呼籲全球各地金融監管機構加強對此類資產的規範力道,並指出這些商品欠缺對應「投資人保護機制」,恐讓投資者因此承受不對等風險。ESMA 對此觀點表示認同,強調應以審慎方式來引導市場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整體在「資產代幣化」技術上,一直扮演領頭角色。ESMA 表示,從 2019 年以來,德國財政部與歐洲投資銀行等多方單位便合作啟動一系列區塊鏈應用試點計畫,藉此達到「降低發行成本、提升市場參與度,以及提升二級市場效率」等目標。然而,卡澤納夫也補充指出,目前這些代幣化資產仍存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未來若要實現更廣泛應用,勢必需要更穩固的監管體系與法律基礎來支撐。
評論:在數位資本市場快速演進下,「股票型代幣」正成為一種新興資產類型,不過其內涵與傳統股票大不相同。雖然這類商品對喜歡小額入場與多元配置的投資者具吸引力,但仍須明白其背後缺乏實體股權與法律保障的性質。目前監管機構的呼籲,顯示出更成熟的法律與資訊透明制度,對保障投資大眾至關重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