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接受度提高,遠距工作者與數位遊牧族如今已能以比特幣(BTC)支付房租。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從邁阿密到里斯本、柏林、多倫多與巴黎等全球主要城市,愈來愈多房地產業者開始接受加密貨幣作為租金支付方式。過去僅停留在構想階段的「加密貨幣租屋模式」,正快速成為一種實用的「替代金融方案」。
目前許多支援比特幣支付的房地產平台,已採用「區塊鏈」上的「智慧合約」來自動執行租賃協議,不僅減少分歧與糾紛、提升透明度,也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這類系統對於偏好避開傳統銀行流程的用戶,以及跨國租屋需求較高的數位遊牧族而言,相當具有吸引力。此外,為協助用戶降低幣價波動與合規壓力,有越來越多業者選用穩定幣、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設有保障機制的託管服務。
比特幣成為熱門租金支付選項,背後有多項原因。首先,有了「區塊鏈租賃平台」後,租約履行得以自動化,支付程序亦變得更直覺易用,大幅提升交易信任度。其次,比特幣具有「國際轉帳快速、低費率、不涉及匯率轉換」等優勢,對來自不同地區的外籍承租人頗為友善。根據 YCharts 資料顯示,截至 7 月,比特幣的平均交易手續費為 1.064 美元(約新臺幣 48 元),相對傳統銀行手續費更為低廉。
目前比特幣租金支付方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租客將比特幣「直接」匯入房東的數位錢包,此方式具轉帳迅速、費用低廉與去中心化特點,但同時需面對幣價波動與稅務問題;另一種則是透過 Coinbase Commerce、BitPay 這類平台代收、轉換為法幣支付予房東,雖略為繁瑣,卻能減輕監管壓力,更適合對加密貨幣不熟悉的房東使用。
在這股趨勢下,有五大城市被視為比特幣租屋市場的先行者。其中,美國邁阿密長年舉辦「比特幣年會」,並於過去在市府層級大力推廣虛擬資產。前市長年尼茲·蘇亞雷斯(Francis Suarez)甚至曾公開宣稱以比特幣領薪。市中心至溫伍德(Wynwood)等地區,出現如「Rider Residence」這類支持加密貨幣交易的高端住宅專案。雖尚無同質化租賃平台普及,但部分業者已接受個別協商方式提供比特幣租賃選項。
其他如里斯本、柏林、多倫多與巴黎等地,也持續打造對加密貨幣友善的生活環境。部分新興城市如薩爾瓦多的 El Zonte、阿根廷的 Rosario,更構築起試驗性的「比特幣城鎮經濟」,實踐虛擬貨幣與實體租賃市場的深度整合。評論指出,不同國家在法規與課稅上存在落差,租客與房東應在交易前詳加了解並取得共識。
此外,結合共享經濟與虛擬金融的「區塊鏈共享住宅(Co-living)」網絡正在全球拓展,越來越多科技工作者選擇以比特幣租屋方式繞開傳統金融體系,令人矚目。比特幣不僅作為投資資產,也正一步步滲透至「實體租屋與住房模式」,成為加密貨幣邁向主流金融體系的又一重要指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