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密貨幣市場的價格大幅回檔,引發不少投資人疑慮是否已達「週期頂部」。不過,多位市場分析師認為,這次下修更接近於一場「大幅調整」或是「空頭陷阱」,並呼籲投資人冷靜以對。根據截至 14 日的數據,自整體市值在 8 月高點見頂後,已下滑約 7.3%,流失金額高達 3,4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72 兆 6,000 億元)。其中,比特幣(BTC)自高點回落約 7.5%,以太幣(ETH)則從年內高點下跌超過 10%。
根據市場分析師暨經濟學家亞歷克斯·克魯格(Alex Krüger)表示,市場對短期跌幅反應過度,他指出「光是一點拉回,市場就好像崩潰了一樣」,提醒投資人避免過度悲觀。他並不認為過往的「四年一週期」市場理論仍適用,並表示「2017 年是最後一次,而 2021 年的回調主因其實是美國聯準會採取極端緊縮政策,與加密市場自身週期終結無關」。
克魯格進一步補充,目前的上升趨勢依然存在,隨著聯準會可能轉為「鴿派」貨幣政策,市場仍具備再次反彈的「動能」,此波下跌或許僅是短暫盤整。
本週五,美國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爾(Jerome Powell)將於年度「傑克森霍爾會議」發表演說,其言論料將成為 9 月會議政策決策的重要風向球。針對升勢是否結束,克魯格指出,僅憑市場過熱並不足以轉向熊市,通常需要如「政策劇烈轉變」一類的強烈催化劑作為引爆點。
另一方面,市場上也有聲音將這波下跌視為經典的「大型空頭陷阱」。歷史數據顯示,2017 與 2021 年在 9 月份亦曾分別出現約 40%與 25%的修正,其後均在數個月內創下歷史新高。分析指出,每輪週期的上升階段平均維持約 9 個月,主要調整常發生在第 6 個月,而目前市場走勢正與此模式相符。
市場資料分析師 CryptoCon 也支持此觀點,他表示根據比特幣減半週期理論,市場高點往往落在 11 月 28 日前後三週,因此目前可能仍位於牛市「中段」。這也反映傳統以減半為基礎的「週期預測」模型依然具有參考價值。
總結來說,絕大多數觀察認為,這波下跌屬於典型的「回檔調整」,而非上升週期結束。目前市場仍具上漲空間,而聯準會未來的政策轉向將成為觀察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主流幣種後續方向的「關鍵轉折點」。
評論:雖然價格下滑讓投資人產生不安,但從歷史趨勢與基本面來看,這波震盪可能是正常的技術性修正。投資人可持續關注聯準會動向,以及反映實際數據的週期性模型,以輔助中長線投資決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