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業對可提供利息的穩定幣示警,擔心衝擊現行金融體系
美國銀行業近期對於可「支付利息」的穩定幣表達強烈關切,認為這類產品可能對現有金融架構構成實質威脅。然而,部分觀察人士認為美國監管機構的應對早已來得太遲,無法阻擋這股潮流的擴散。
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由摩根大通(JPM)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領導的美國銀行政策研究所(BPI),日前致函國會,強調穩定幣可能對整個信用市場造成「潛在衝擊」。聲明中點名近期才正式生效的「GENIUS 法案」,指出該法案雖旨在規範美國境內的穩定幣產業,但其中仍存在重大漏洞,尤其是「允許穩定幣支付利息」的條款。
BPI 認為,若消費者把資產從銀行存款轉為提供利息的穩定幣,將導致銀行面臨存貸利差被侵蝕、貸款金額縮水與融資成本提升等連鎖效應。該組織向來是代表銀行業發聲的重要遊說團體,也持續在國會推動對相關立法進行調整。
不過,也有市場觀察者持不同看法。他們指出,區塊鏈資產早已廣泛普及,金融市場重心逐漸轉向穩定幣為基礎的生態體系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評論指出,這反映出傳統金融體系與新型數位資產正在角力轉型,監管機構所面對的是轉型緩慢而非風險本身。
本次爭議不僅攸關美國加密貨幣監管政策的走向,也可能影響川普總統對「數位美元」與民間穩定幣採取何種策略。在銀行遊說團體的壓力下,監管機構是否會調整方向,亦或是穩定幣將持續鞏固其在「數位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有待後續發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