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穩定幣產業掀起一波「垂直整合」浪潮,主要發行商紛紛開始打造專屬的第一層區塊鏈主網(Layer 1),爭奪未來支付基礎設施的主導地位。根據報導,Tether 推出「Stable」鏈、Circle 則宣布「Arc」計畫,兩者均允許用戶以自家穩定幣,如 USDT 或 USDC 支付鏈上手續費。Stripe 也與知名創投 Paradigm 合作開發名為「Tempo」的新鏈,而瑞波幣(XRP)早已擁有自己的區塊鏈,近期更推出新穩定幣 RLUSD,進一步強化整合策略。
這波轉型象徵穩定幣發行商正試圖打造涵蓋「區塊鏈+穩定幣」的完整生態系。其核心目標是提升「支付市場話語權」:透過自營鏈掌握交易費用機制、最佳化結算流程,甚至改善用戶體驗,以打造完整的端對端交易閉環。此趨勢不僅加劇與 PayPal、Visa 等大型支付巨頭的正面競爭,也可能為傳統金融體系帶來結構性挑戰。評論:這標誌著穩定幣即將從輔助角色邁向支付基礎建設的核心地位。
外界普遍看好螞蟻國際與 Paxos 有望成為下一波進軍的玩家。前者是支付寶母公司,後者則曾與幣安合作推出穩定幣 BUSD。兩者都擁有強大基礎技術與國際化佈局,若投入基礎建設開發,勢必加快整合風潮的發展。
專家觀點指出,第一層區塊鏈若能提升手續費效率、擴大鏈間連接性,將有助於克服過往加密貨幣應用上的「高波動性」與「用戶體驗不佳」兩大門檻。其中,穩定幣若能與支付網絡深度融合,將大幅提升跨境匯款、微支付等場景的可行性與效能。評論:穩定幣正在由「數位資產」向「策略性金融科技平台」轉型。
不過,產業拓張也難逃監管挑戰。近期美國、歐盟等區域皆推進將穩定幣納入證券或支付法框架下的監管趨勢,使發行商面臨合規壓力。未來成功與否將不僅取決於技術能耐,也須在跨國政策環境中適應得當。
總結來看,穩定幣市場正迎來技術與商業模式高度融合的轉型時刻。建置專屬區塊鏈、深化基礎設施整合的策略,代表加密產業正全面進軍實用支付應用場景。當區塊鏈網絡、穩定幣資產與支付機制三者緊密協同,實現加密貨幣「真正落地」的時代正逐步成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