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香港推穩定幣監管新制 證監會示警炒作與詐騙風險升溫

香港推穩定幣監管新制 證監會示警炒作與詐騙風險升溫 / Tokenpost

根據中國財經媒體《智通財經》24 日報導,香港金融監管機構近期針對新推出的「穩定幣」監管措施,對可能加劇的「投資者詐欺風險」提出警告。監管原意雖為規範市場秩序,卻意外引發部分企業透過誇大宣傳或投機炒作推高股價,導致投資人損失風險日益升高。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負責中介業務的總監葉志恒(Ye Zhiheng)在接受《智通財經》訪問時表示:「新穩定幣規範上路後,市場中不理性投資行為增加,許多散戶在價格波動與市場炒熱下未經充分判斷便投入資金,造成詐騙機會上升。」

SFC 與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數日前曾共同發布聲明,指出已有部分企業僅宣佈「有意申請穩定幣發行牌照」,股價卻隨即大幅飆升,顯示市場過度依賴媒體報導、社群傳言與臆測。他們強調,將加強監控交易活動,若查出任何市場操控跡象,將採取「嚴厲措施」。

評論:部分加密貨幣企業利用監管利多進行投機操作,可能進一步破壞市場信任。穩定幣作為法幣連結資產,安全性與透明度應為首要考量。

香港於 8 月 1 日正式實施《穩定幣條例》(Stablecoin Ordinance),規定所有與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若未持有當局核發之牌照,不得發行、宣傳或銷售,如違反相關規定將面臨刑事指控。當局也同步啟動牌照申請制度,以建立公眾信任。

然而,新制實施當日,不少位於香港的穩定幣相關公司股價出現「雙位數下跌」。雖然市場分析普遍認為這是一種「短期的健康修正」,反映出市場對於監管要求升級的反應,但也指出未來若信心未回升,恐引發更多散戶出走。

葉志恒也補充指出:「目前出現部分公司,尚未正式拿到穩定幣牌照,僅宣佈準備申請就出現股價劇烈上漲,這是過度投機的表現。」他呼籲投資者應加強核實資訊,避免人云亦云。

此外,SFC 上週針對「加密貨幣託管服務(Custody)」亦提出新指導原則,明文禁止冷錢包(Cold Wallet)使用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功能。該規定雖然有助強化資安,但可能衝突於某些國際企業現有操作流程,引發業界對執行面的擔憂。

香港如今已是全球推動加密貨幣法規制度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主管機關重申,將加密貨幣納入主流監管體系,是發展產業的必經之路。然而,他們亦明確表示,若市場參與者試圖利用政策過渡期進行炒作、不實宣傳,「這類副作用不容忽視,必須嚴加控管」。

評論:香港以監管制度吸引合規企業進駐,但亦須兼顧防範投機與詐騙,才能建立健康可持續的加密生態。穩定幣政策將成為區域監管競爭的關鍵指標。

關鍵詞:穩定幣、香港監管、投資者風險、詐騙、牌照制度、加密貨幣託管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