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財務團隊積極採用以太幣(ETH),以太坊網路也正出現顯著的結構性變化。不過,這股趨勢除了有助於強化網路安全與資產儲備,也引發市場對於槓桿風險與資金運用不當的警示。
根據 Coin Metrics 的最新報告,截至目前企業財務部門持有的以太幣總量達 220 萬枚,約佔整體流通供應量的 1.8%。其中,包括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Sharplink Gaming、The Ether Machine、Bit Digital、BTCS Inc. 等五大企業是這波採購潮的主力。在這些企業當中,多數是透過公開或私募方式募集資金後投入購買以太幣。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已經囤積了總供應量約 0.95% 的 ETH,並目標將持倉擴大至 5%。以太坊的「權益證明(PoS)」機制透過結合代幣銷毀與獎勵發放,這種企業集中持有的行為,將直接改變市場的供需平衡,可能對總量通膨或通縮趨勢產生影響。
自以太坊於「合併(The Merge)」後進入 PoS 機制以來,累積淨增發量為 45 萬 4,300 枚,總新發行量為 244 萬枚,反觀同期已銷毀了 198 萬枚。然而,僅從 7 月以來企業購買量已超過上述新增供應,同時 ETF 產品也持續吸收流通數量。此外,目前約 29% 的以太幣進行質押,另有 8.9% 被鎖定於智能合約中,顯示市場中可自由交易的流動性正在迅速減少。
評論:這種供需緊縮的情形之下,結合不斷增長的需求,可能會加劇以太幣價格波動。
報告進一步指出,與比特幣(BTC)的「減半機制」不同,以太坊缺乏自動性的供應調控流程。因此,當市場需求持續成長而供給受限時,價格劇烈波動的機率也將顯著增加。
與此同時,Sharplink Gaming 選擇將大部分 ETH 用於質押作業,直接貢獻於網路安全;BTCS Inc. 則透過 Rocket Pool 平台獲取收益;The Ether Machine 與 ETHzilla 則正積極籌備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展開鏈上資產管理。
目前以太幣的名目質押報酬率為 2.95%,實質報酬率為 2.15%。企業透過質押方式不僅提升資產使用效率,也增加收益潛力。其中,stETH(與以太坊掛鉤的流動性質押代幣)已成為 DeFi 借貸市場中的核心工具。以太坊知名借貸協議 Aave v3 中,ETH 與 stETH 累計共形成了 110 萬枚 ETH 的流動性池,有助於提升市場活躍度。
評論:企業不僅將 ETH 當作資產配置,也逐漸成為網路治理與基礎設施的一環,強化了這種“良性循環”的潛力。
目前以太坊主網每日交易量維持在 170 萬筆至 190 萬筆之間,整體交易手續費水準仍屬低廉,為網路擴展奠定基礎。
Coin Metrics 表示:「更多上市公司主動進入去中心化生態系,後續將可能成為網路穩定性的核心支撐力量。」不過也提醒,若企業因過度槓桿或資金管理不當,或市場突遭劇烈下跌,這些因素都可能引發連鎖風險,呼籲必須加強全面風險控管。
整體而言,企業對以太幣的強勁需求正注入市場活力,供給持續緊縮也正對價格、供需動態與流動性產生直接的深層影響。然而,要維持這種健康的成長動能,仍須仰賴穩定的市場環境、積極的投資者心理,以及企業本身良善的財務體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