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Google 限制 Custodial 錢包上架條件 新政策恐影響多國加密應用開發

Google 限制 Custodial 錢包上架條件 新政策恐影響多國加密應用開發 / Tokenpost

Google 宣布新的加密貨幣錢包政策,限制 Custodial 錢包上架條件

根據 Google 公告,自 10 月 29 日起,Google Play 將對涉及加密貨幣錢包的應用實施新規定,針對包含美國、歐盟等在內的 15 個以上國家,要求提供 Custodial 錢包功能的開發者必須取得當地法律所認可的相關執照,並符合產業監管標準。值得注意的是,此政策僅限於 Custodial 錢包,非 Custodial 錢包(即用戶自行持幣且私鑰掌控在自己手中)則不受影響。

根據 Google 官方文件,在美國的開發者若要推出此類應用,需註冊為「金流服務業者(MSB)」或「匯款業者」,而在歐盟,則必須持有「加密資產服務提供者(CASP)」資格。此外,若登記於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還需遵守更嚴格的反洗錢(AML)規則與擴大執行「用戶身分驗證(KYC)」程序。

Google 也透過 X(前身為 Twitter)平台發表補充說明,強調非 Custodial 錢包將不受此政策影響,並表示相關指引將同步更新至 Google 的說明中心內。此舉反應 Google 想降低新政策對開發者社群帶來的反彈。

評論:此次政策等同提高了 Custodial 錢包上架的門檻,可能影響交易所或需保管用戶資產的 DeFi 專案,但對於使用者掌控私鑰的去中心化錢包而言,反而強化其地位與合法正當性。

標準銀行樂觀看待以太幣長線,將 2025 年目標價調升至 7,500 美元

另一方面,根據英國標準銀行(Standard Chartered)近日發布的報告,該行大幅上調以太幣(ETH)的 2025 年目標價,從原先的 4,000 美元一舉上調至 7,500 美元(約新台幣 104 萬元),預期主因來自機構資金配置、穩定幣採用加速,以及美國市場對加密 ETF 與財務工具需求飆升。

該份報告指出,自 6 月以來,以太幣 ETF 與用作財務資產的冷錢包,已累計吸納 ETH 總流通量的 3.8%。這一占比幾乎是比特幣(BTC)在相近條件下所達到的兩倍,顯示以太坊正在機構市場中快速建立市佔基礎。

標準銀行亦指出,相較 3 月時的預測,現階段以太坊相關參與者如以太坊基金會與 Etherialize 等皆明顯加快其技術與市場佈局,形成價格上行的重要支撐。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近期也揭示技術升級方向,表示將提升主網吞吐量 10 倍以上,未來大型交易可透過 Layer 1 處理,而小額支付則可委託至 Arbitrum(ARB)、Base 等 Layer 2 解決方案,分散處理壓力。

評論:伴隨網路性能提升、機構資金湧入、監管基礎明朗化,以太坊逐步擺脫單純交易平台角色,朝向全球財務系統基礎架構演進的藍圖已然成形。若能持續落實上述構想,未來 ETH 的價格與地位皆有望再上層樓。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