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日突破短期目標價 12 萬 500 美元(約新台幣 1,675 萬元),強勢展現反彈勢頭。不過,隨著價格上揚,市場焦點開始轉向「流動性」是否足以支撐接下來的價格走勢。雖然當前展現出明確的價格動能,但專家分析指出,若想將反彈轉化為真正的上升趨勢,除了網路增長之外,還需有充足的「流動性」配合。
根據鏈上分析機構 Swissblock 的最新報告指出,比特幣的上升趨勢雖已啟動,但後續走勢將取決於「流動性指標」的表現。報告顯示,目前比特幣的鏈上網路成長率達 82 水準,屬於高度活躍狀態,而流動性則僅為 52,處於中性區間。該機構旗下的分析單位 Bitcoin Vector 表示,若以過往數據為參考,這樣的結構意味著未來價格仍具上行空間。尤其當流動性強化至 50 至 60 的區間時,便可能為比特幣下一波漲勢提供「燃料」。
不過另外也有警訊指出,若市場出現流動性驟降至 40 以下,而網路增長依然維持高檔,可能預示比特幣已進入「行情末期階段」,並伴隨潛在的回檔風險。Bitcoin Vector 表示:「比特幣攻上歷史新高固然正面,但這只是一個開始,真正關鍵在於後續是否能進入『持續價格發現』(further price discovery)階段。」在這過程中,「流動性」將扮演關鍵角色。
此外,根據投資機構 QCP 資本的觀察,自 7 月中旬以來,市場上比特幣與美股之間的「相關性」明顯提升。近期美國股市在就業數據公布後出現反彈,而比特幣也同步回升,收復此前跌幅。在眾多加密貨幣中,以太幣(ETH)展現主導地位,在過去一週內大漲 21%,站上 4,300 美元(約新台幣 598 萬元),創下自 2021 年以來新高。
投資人現正聚焦於 8 月 12 日即將發布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市場專家預估年增率將達 2.8%,若數據低於預期,將強化市場對美國聯準會(Fed)9 月降息的期待。QCP 認為,「聯準會官員近期多次釋出鴿派訊號,目前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已接近確定」。他們指出,在高波動性的全權選擇權市場中,BTC 處於 11 萬 5,000 ~11 萬 8,000 美元區間的賣權需求正在上升,這反映出部分交易者正於 CPI 公布前「重新調整部位」。
與此同時,市場觀察比特幣現貨 ETF 資金流入與機構投資需求的變化。雖然近期有「巨鯨錢包」出現大額拋售,但整體市場仍穩住漲勢,顯示「結構性多頭」趨勢仍未轉弱。QCP 資本進一步補充:「即使比特幣一時無法突破重大壓力區,CPI 數據公布後可能減緩短期賣壓。」
展望後市,投資人應關注美國即將公布的幾項重要經濟數據,包括 8 月 12 日的 CPI、14 日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初領失業救濟金申請數、15 日的零售銷售數據。這些指標結果將直接影響「比特幣的流動性狀況」與「價格走勢」。
評論:目前市場對比特幣的下一步走勢有高度分歧,有人看多,也有人警惕修正。然而從鏈上數據來看,若流動性結構持續改善,比特幣有機會進入新一輪的「價格探索」階段。反之,若流動性轉弱,則須留意回檔風險。在這個敏感時刻,CPI 通膨數據與聯準會動向將成為市場情緒的關鍵變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