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價格近日一度衝破 10萬7,000美元大關(約新台幣1億4,047萬元),但隨後回落至 10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1億3,775萬元)以下,反映市場面臨明顯反彈壓力。此同時,「鯨魚」級投資人與礦工大規模轉移比特幣動作頻繁,引發市場關注。根據 CryptoQuant 的報告,過去一個月內,這些大戶已將超過 1萬9,500 枚比特幣,約合 20 億美元(約新台幣2,620億元)移轉至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
CryptoQuant 表示,這些轉帳行為並非偶發,而呈現出行為模式的根本轉變,反映出「關鍵字」大戶投資策略的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單筆超過 1,000 枚比特幣的大型交易激增,顯示機構投資人與鯨魚存在強烈的「關鍵字」拋售傾向。但在過去一週,這類大規模資產轉出的速度出現放緩,意味著市場賣壓可能已觸頂。
此外,外部宏觀因素也加重比特幣反彈挑戰。美國聯準會(Fed)維持「關鍵字」鷹派貨幣政策立場,加上監管環境的不確定性,使比特幣在 10萬7,000 至 11萬8,000 美元(約新台幣1億4,047萬元至1億5,484萬元)區間內遇到龐大「關鍵字」技術壓力,該區被認為是長期持有者實現獲利的集中地點。長期持幣者獲利率(LTH-SOPR)目前下滑至 1.6,也顯示市場投資信心轉弱。
除了大戶交易,礦工的資產動向同樣值得留意。數據顯示,自 11 月以來,礦工已將超過 7萬1,000 枚比特幣(約新台幣9,310億元)轉入幣安,創下今年以來最大規模紀錄,10 月更高達 20 萬 BTC 的集中轉移。除了年底財務調整的季節性因素外,「關鍵字」挖礦獎勵減少,也迫使礦工調整其資產「關鍵字」配置與保留策略。
CryptoQuant 分析指出,多數這類轉帳應屬於「營運資金」需求所致,而非單純拋售。礦工需籌措電力、硬體維修與汰換投資等現金支出,而衍生性商品交易量的增長,也表明礦工正採取更靈活的資產管理策略。
「評論」:雖然鯨魚與礦工的大量比特幣轉移可能引發短期市場波動,但尚不代表熊市即將展開。然而,在技術壓力區與獲利回吐重疊之際,比特幣要再創高漲動能恐需更具說服力的催化劑支撐。
消息來源:CryptoQuant,24 日(當地時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