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媒體報導,本土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humb 於日前(1 日)重新啟動其先前暫停的加密貨幣借貸服務,並大幅調整相關制度,透過降低槓桿與借貸額度,以加強對投資者的風險保護。
根據 Bithumb 於 1 日公布的最新措施,此次服務重啟前曾短暫於 29 日宣布暫停營運,經全面檢討後決議調降槓桿限制,從原本允許最高 4 倍槓桿,縮減為 2 倍;另一方面,用戶的個人最高借貸金額也從韓圓 10 億元(約新台幣 7,239 萬元)大幅削減至 2 億元(約新台幣 1,447 萬元),資金上限縮減幅度達 80%。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收緊限制的政策對象並不因投資規模而有所差異,即使過去三年內累積交易金額達到韓圓 1,000 億元(約新台幣 7 億 2,390 萬元)以上的高資產用戶,也適用同樣規範。交易所表示,此舉是為了限制過度暴露於高風險交易環境,並提升借貸業務的法律穩定性。Bithumb 補充指出,調整內容已事前與韓國金融當局進行協議。
此次改革也反映出韓國市場監管方向的轉變。金融委員會(FSC)與金融監督院(FSS)於 7 月 31 日共同成立「虛擬資產借貸服務規範工作小組(TF)」,邀集韓國金融研究院及各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參與,針對槓桿比例、抵押資產標準與風險揭露機制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旨在制定契合國際標準且符合本地市場需求的實用性指引。
金融當局特別指出,需要針對「槓桿比例過高」與「現金型借貸產品」這類法律界定不明的高風險服務進行重新評估。評論:Bithumb 此次積極配合調整政策架構,可視為對主管機關政策方向提出前瞻性回應,具備示範效應。
另一方面,韓國投資者對加密資產的關注度依然熱烈。根據 Hana 金融經營研究所的統計,國內年齡介於 20 至 50 歲的族群中,有高達 27% 擁有虛擬資產,平均資產配置的 14% 投入於此。其中,以 40 歲族群持有率最高,達 31%;其次為 30 歲與 50 歲年齡層。
此外,韓國散戶近期呈現資金從美國大型科技股轉向加密貨幣概念股的趨勢。有資料顯示,截至 1 月,前 50 大淨買入股票中,加密貨幣相關企業僅占 8.5%;但至 6 月已升至 36.5%,即使 7 月略為回落,仍達 31.5%。
評論:考量市場波動性與監管措施日趨嚴格,Bithumb 此次政策收緊並非短期反應,而是長期布局下強化業務可持續性及投資者信賴度的策略調整。該決策反映出交易所應對政策與市場變局的靈活性與責任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