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加密貨幣社群對「量子電腦威脅比特幣」的討論持續升溫之際,前 Google 技術專家、現任 Brava Labs 執行長格雷厄姆·庫克(Graham Cooke)對外表明,這些擔憂多屬誇大。他強調,目前即使是最先進的量子電腦,也難以撼動比特幣(BTC)的加密機制,持幣者無需恐慌。
根據 The Block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微軟(MSFT)近日推出的新型量子晶片「Majorana 1」被認為具有擴展至數百萬量子位元(qubits)的潛力,引發市場對其可能破解比特幣錢包私鑰的關切。但庫克指出,這種說法忽略了數學本身的重要性。他表示,「保護你錢包的數學,甚至比時間結構還強大」,再次強調比特幣所倚賴的密碼學,已達到幾乎「物理上無法解開」的複雜度。
庫克進一步透過社群媒體舉例說明,一組由 24 個單字組成的比特幣助記詞,其對應的可能金鑰組合數量超越宇宙中的星星總數。他指出,即便全球 80 億人口每人操作 10 億台超級電腦、每台每秒進行 10 億次組合測試,也需要約 10 的 40 次方年才能破解,相當於需將宇宙重啟數千兆次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評論:這番解釋不僅以具象案例彌合了抽象數學與實際威脅之間的鴻溝,也有助於抑制對量子運算過度幻想。
此外,庫克也點出目前量子技術仍存在深層技術障礙,例如穩定維持量子位元狀態等挑戰尚未克服。對於微軟的新量子晶片,他認為雖有進展,但仍處於極早期階段。他提醒,「如果現在就聲稱量子技術可以威脅比特幣,那就是嚴重低估了數學的力量。」
近期 Google(GOOGL) 的「Willow」與 IBM(IBM) 的「Blue Jay」等量子技術項目公開,加密社群對「量子威脅」的關注再度升高。不過庫克以其在 Google 長期從事 AI 與資訊安全工作的背景指出,量子運算雖為顛覆性科技,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太可能構成對加密貨幣實質的威脅。
他最後總結道:「支撐比特幣的數學基礎,比現代科技還要領先一步。」他同時認為,即使未來量子電腦逐漸商用化,比特幣協議也將同步演化,有能力應對新的技術挑戰。評論:這番評論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冷靜劑,說明科技進步與加密協議演化原是互為因果、非零和遊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