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SEC重新詮釋流動質押,為以太幣(ETH) ETF 導入質押功能鋪路

SEC重新詮釋流動質押,為以太幣(ETH) ETF 導入質押功能鋪路 / Tokenpost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日對「流動質押」(Liquid Staking)發表全新詮釋,使現貨加密貨幣ETF導入質押功能的道路得以鋪陳。根據 SEC 的最新指引,流動質押代幣(LST)被視為「收據(receipt)」,而非證券性資產,為長期困擾相關產業的監管不確定性畫下句點。

根據 ETF 研究機構「ETF Institute」聯合創辦人 Nate Geraci 的說法,這項釋義等同消除現貨以太幣(ETH) ETF 推入質押機制中的「最後障礙」。他表示,LST 將是 ETF 內維持流動性的重要工具,而 SEC 此次的立場將為市場長期關切的流動性管理問題帶來解方。

SEC 法人財務部於 5 月 29 日(當地時間)進一步聲明,質押行為本身不會被視為證券的發行或販售。不僅 LST,不少參與質押部署後取得的收益憑證如 SRT(Staking Receipt Token),亦被明確定義為非證券性工具。這延續了 SEC 近期對區塊鏈質押協議的監管鬆綁趨勢,逐步建立清晰監管標準。

業界一般認為,這是 SEC 對「流動質押型 ETF」表態支持的明確訊號。Jito Labs 執行長 Lucas Bruder 指出,SEC 展現出對當前流動質押結構非常務實且精準的理解。他預測,未來從 ETF 到傳統金融等多種架構中,LST 都將具有高度的應用潛力。

Lucas Bruder 也透露,他在今年 2 月與 SEC 代表會面時,已就 ETF 中的 LST 運用進行深入磋商,特別著重在資金贖回時的彈性處理與是否需要基金直接參與質押等問題。SEC 似乎基於此次對話,傾向支持不需主體參與質押的基金結構,前提是基金持有的 LST 可流暢運作於市場中。

不過,SEC 也強調本次的新判定僅適用於特定的合約與行為框架,複雜模型或非典型質押操作仍有可能被賦予不同的法律解讀。這意味著業界未來在開發產品時,仍需依據個別機制與合約條件審慎評估法律風險。

評論:這次 SEC 的指引可視為為以太幣 ETF 帶來質押功能的奠基工作,亦與市場對「透明度」、「流動性」及「獎勵分配」的要求高度契合。未來 ETF 核准與產品設計過程中,勢必將這些面向納入細緻討論。

如今,質押功能終於有機會正式合法地融入 ETF,預料將帶動 LST 需求大幅成長,也為以太幣(ETH)拓展更多資產管理的應用場景。這也為結合 DeFi 與傳統金融的 ETF 設計,打下重要基礎,未來能否成為主流標準,值得持續關注。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