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支持的以太幣(ETH)二層網路「Base」近期在新代幣發行量方面超越 Solana(SOL),成為鏈上創作者和社群的新寵。Zora 和 Farcaster 等內容與社交協議的整合,是促使其代幣生成量迅速增長的主因。
根據 Blockchain 分析平台 CryptoRank 的資料,Base 自 7 月中旬起,新代幣發行數量已超越 Solana,並持續保持領先。數據平台 Dune Analytics 指出,7 月 27 日當天,Base 上共創建了高達 54,341 個新代幣,是 Solana 同日代幣數量的兩倍以上,顯示這波增勢頗為強勁。
這波成長關鍵來自 Zora 與 Farcaster 協議的整合。Zora 允許將任何內容輕鬆轉換為 ERC-20 代幣或 NFT,而 Farcaster 則讓這些資產快速擴散到更廣大的社群。用戶只需數次點擊,即可將創作內容轉化為與流動性池掛勾的代幣,使得「迷因幣」與實驗型代幣的創作達到爆炸性成長。
實際上,Base 的日均新代幣創建量從 7 月初的約 6,600 枚,一個月內激增至日均 45,000 枚以上。評論:雖創建數量領先,但 Solana 在交易活躍度方面仍具優勢,顯示 Base 目前以創作與實驗性功能為主,尚未完全轉化為市場交易動能。
不過,Base 仍展現出強大的潛力。該平台憑藉低手續費與友善的用戶設計,特別受到追求創意項目與迷因文化社群使用者的青睞。值得一提的是,與 Zora 協議整合的原生代幣「ZORA」,在 7 月期間價格上漲超過 1000%,顯示這波創建熱潮也對市場投資心理造成積極影響。
除了代幣創建,Base 的商業表現亦相當亮眼。根據 CryptoRank 的報導,近 6 個月內,Base 平均每日營收達 185,291 美元(約新台幣 2,575 萬元),為所有以太坊二層網路中最高,甚至超過 Arbitrum 的 55,025 美元(約新台幣 763 萬元)及其他 14 個主要網路總和。
這樣的營收來源得益於其靈活的費用機制——結合 EIP-1559 靈感與拍賣式競價的交易費結構,其中 86% 的收入來自用戶支付的「優先手續費」。此外,Base 也透過 Flashblock 升級大幅提升交易吞吐能力,為 DeFi 生態系統注入更多流動性並提升區塊空間的使用效益。
總體而言,Base 正快速轉變為數位資產領域的實驗平台,其創新能力、獲利模式與社群活躍度不斷提升。評論:若此趨勢持續,其未來有望與 Solana 分庭抗禮,甚至在某些領域成為主導者。
關鍵詞:Base、以太幣(ETH)、Solana、代幣發行、Zora、Farcaster、Layer2、迷因幣、區塊鏈、Flashblock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