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幣」假消息再現,致比特幣投資者一度恐慌
中國「禁幣」消息再度引發市場震盪。近日社群媒體上流傳中國政府再次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活動的訊息,然而此類說法經證實為不實資訊,形成所謂的「中國 FUD」(Fear、Uncertainty、Doubt,即恐懼、不確定與質疑)。該則消息一度引起全球比特幣(BTC)投資者的關注與擔憂。
根據 First Squawk 與預測平台 Kalshi 於 3 日(當地時間)在 X(前推特)上的貼文,他們聲稱中國以「資本外逃與環境問題」為由,採取加密貨幣全面禁令。Kalshi 所貼訊息用詞聳動,引來社群關注與轉貼,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 80 萬人次瀏覽。
然而,相關說法迅速遭中國消息人士與產業人士否認。已破產的加密對沖基金「三箭資本」共同創辦人朱溯(Su Zhu)表示,經中國內部消息來源確認,目前並無新增禁令。中國區加密新聞博主吳說區塊鏈(Colin Wu)也指出,到目前為止,未見官方宣布新的禁令措施,更強調「中國並未正式禁止個人之間的加密貨幣交易」。
評論:這次風波再次說明「中國禁幣」的敘事仍對市場有餘波效應,雖然類似消息已非首次出現,但短時間內依然能讓市場波動,顯示資訊真偽辨識與媒體素養的重要性。
根據歷史資料,中國受關注的加密貨幣監管動作始於 2013 年,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禁止金融機構處理比特幣交易。2017 年全面打擊首次代幣發行(ICO)及境內交易所營運,更進一步於 2021 年擴大打擊範圍至整體比特幣挖礦活動。
儘管如此,中國仍是全球比特幣算力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約占全球總算力的 21%。此外,市場對於穩定幣(Stablecoin)及實體資產代幣(RWA)的興趣也在中國國內逐漸升溫,反映當地投資人對加密資產的認知正從投機工具轉向資產價值承載體的觀點。
根據市場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相關假消息已漸成加密投資社群中的「例行笑話」。有用戶調侃稱:「中國已經第九次禁止比特幣了。」這種戲謔的反應意在突顯市場對類似傳言的麻木,並表示此類消息已難撼動加密市場的信心。
評論:頻繁的假消息傳播對於尚未成熟的加密市場仍具擾動性,投資人應強化對訊息源頭的辨識能力,避免情緒化反應影響投資決策。正確的資訊流通是市場穩定的基礎,也是整體生態系邁向成熟的必要條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