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與以太幣(ETH)市場近期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投資動向,散戶與大戶的資金流動呈現分歧,引發廣泛關注。根據鏈上數據分析公司 CryptoQuant 於 7 月底的報告指出,散戶正在藉由價格上漲時機拋售比特幣,而機構級投資者則伺機大量收購以太幣。
從數據來看,以 7 日移動平均計算,Binance 交易所中短期持有者的比特幣單日淨流入量,從 1 萬顆暴增至 3.6 萬顆,顯示許多散戶選擇在價格高檔出場獲利。事實上,比特幣在 8 月 1 日曾觸及 114,000 美元高點後,出現回檔,進一步驗證市場獲利了結的訊號。
相較之下,以太幣正受到大量資金青睞。7 月 31 日當天,約 9 億美元(約新台幣 1,251 億元)等值的 ETH 從中央化交易所提領至不明冷錢包,推測為大型投資者進行中長期配置。評論:這說明「長期看漲」的主張正獲得機構級資本的支持。
散戶拋售比特幣、大戶囤積以太幣的分水嶺,也被視為當前市場策略分歧的象徵。散戶更重視短期利潤,而大戶則展現對以太幣未來價值的信賴。
此次投資行為的分裂也可能與美國聯準會(Fed)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的政策有關。在風險資產壓力減輕後,機構投資人傾向提高風險承受度,然而部分散戶仍對價格波動保持戒心,採取謹慎立場。
此外,期權市場的最新數據亦證實這種趨勢。根據 Derive.xyz 的統計,目前以太幣的 30 日隱含波動率比比特幣高出 30%,顯示市場對 ETH 的價格活動預期熱度升高,相比上月僅高出 24%的差距有明顯擴大。評論:這或與以太坊生態系成立 10 週年,以及 ETH 擔保國債等應用的持續擴張密切相關。
另一方面,7 月底市場實現獲利總額估計在 60 億至 80 億美元之間(約新台幣 8,340 億至 1.12 兆元),顯示部分機構已提前針對第三季潛在風險進行資產配置。
期權倉位配置方面也觀察到重要變化,比特幣的 30 日選擇權「偏度(Skew)」從 +3% 轉為 -1.5%,意味著市場對下行保護的需求提升,投資人以購買賣權來對沖短線波動的風險。評論:這突顯對短期下修風險的防備情緒正在升溫。
綜上所述,當前市場呈現出一邊是比特幣的短期拋售潮,一邊是以太幣的長線持倉趨勢。期權部位與鏈上資料共同勾勒出一個「熱冷交錯」的市場樣貌。散戶與大戶、比特幣與以太幣在策略上的「戰略落差」,或將成為未來市場波動擴大的重要因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