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以太幣(ETH)主網啟動滿 10 週年 技術演進與網路升級見證區塊鏈變革

以太幣(ETH)主網啟動滿 10 週年 技術演進與網路升級見證區塊鏈變革 / Tokenpost

以太幣(ETH)迎來主網啟動滿 10 週年,不僅標誌該網路走過的技術演進,更展現了其從單純加密貨幣發展為全球分散式應用平台的歷程。從 2013 年白皮書問世、2015 年主網上線,再到近期的「Pectra」硬分叉,以太幣對整個區塊鏈產業的深遠影響不容忽視。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以太幣的發展旅程始於 2013 年 11 月,由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發表白皮書,提出打造「世界電腦」的願景。2014 年 7 月,以太坊透過當時金額最大的首次代幣發行(ICO)募資約 1,800 萬美元,於隔年 7 月正式上線主網。

2016 年發生的 The DAO 攻擊事件,則是這段歷程中的重大危機。該事件導致資金損失,最終促使以太坊進行硬分叉,以追回被盜資產。未支持此決定的開發者與社群則選擇保留原鏈,成為以太坊經典(ETC)。此後,以太幣持續推進技術升級,包括 2017 年的「拜占庭」硬分叉以改善隱私與智能合約性能,2019 年的「君士坦丁堡」則進一步優化了合約效率及減少出塊獎勵。

進入 2021 年,「倫敦」硬分叉導入核心改動 EIP-1559,重塑交易費機制,同時引入手續費燃燒機制,有效限制 ETH 供應增速。這一項改進在用戶體驗與代幣經濟模型上均產生重要影響。

歷程中最關鍵的轉折之一發生於 2022 年 9 月的「合併(The Merge)」,以太坊正式完成從工作量證明(PoW)轉向權益證明(PoS)的過渡,大幅降低能源消耗,結束礦工挖礦歷史。其後網路繼續以「Cancun-Deneb」、「Pectra」等升級精進性能與安全防護。

其中,「Pectra」硬分叉於今年 7 月上線,被認為是迄今最具野心的升級之一。此版本整合多達 11 項核心改動(EIP),涵蓋驗證者安全性、第二層擴展性(Layer 2)及智能錢包功能等,全面提升網路效能與用戶便利性。

據悉,後續升級「Fulu-Osaka」、「Gloas-Amsterdam」亦將陸續登場,目標進一步提升出塊速度與鏈上效率。透過不斷進化,以太幣期望鞏固其作為去中心化生態核心的地位,並持續擴展全球 Web3 基礎設施的功能。

評論:以太幣 10 年來的發展歷程,反映出「去中心化技術」正在逐漸邁向成熟與可持續經營的未來。從最初的概念萌芽到成為 Web3 關鍵支柱,以太幣的影響力已遠超單一加密資產,不僅觸及金融,也正深刻改變社交、身份、治理等多個面向。未來走向值得密切關注。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