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以太幣(ETH)近來的走勢讓華爾街專家聯想到 1990 年代的科技新創股走勢。相較於被稱為「數位黃金」的比特幣(BTC)以避險資產形象佔據一席之地,以太幣則因其科技成分與高成長潛力,被視為更具攻擊性的投資選擇。
Bloomberg ETF 資深分析師 Eric Balchunas(艾瑞克·巴楚納斯)表示,以太幣正逐漸成為類似「網路泡沫時期科技股」的資產類型。他評論道:「儘管伴隨較高風險,但以太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愈發受到追求報酬的投資人青睞。」
資金流向也驗證了這一趨勢。近期以太幣相關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吸引大量資金湧入。根據 Balchunas 的統計,光是一週內,即有 18 億美元(約新台幣 752 億元)淨流入以太幣ETF產品,使總累積流入金額突破 96.2 億美元(約新台幣 4,018 億元),表現逼近比特幣ETF的歷史紀錄。
其中,iShares Ethereum Trust ETF(ETHA)表現尤為亮眼,資產規模接近 1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180 億元)。有分析指出,若非比特幣ETF的先發優勢,ETHA 有望成為史上最短時間內達到百億美元規模的 ETF。
此波熱潮背後,也可見機構投資者發揮關鍵影響力。全球最大資產管理機構之一的黑岩(BlackRock)近期大幅增持以太幣,短短幾週便累積達 38 億美元(約新台幣 1,589 億元)資產,顯示其現貨需求也在快速擴張。
專家認為這一切,反映以太幣正重新在 Web3 生態系中獲得關鍵地位,包括智慧合約、去中心化應用(dApp)、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 NFT 等領域,都是以太幣的核心應用場景。評論:在與黃金大相逕庭的風險特性下,以太幣已成為追求高報酬投資人的重要標的。
Bloomberg 強調,若將成長性與制度化程度納入考量,以太幣已不再是單一種類的加密貨幣,而逐漸演變為驅動金融創新的「數位技術引擎」。相比之下,比特幣正逐步朝穩定價值儲藏戰略資產靠攏。
隨著兩大加密貨幣在市場上分別展示不同特性與優勢,投資人面臨的不僅是選擇哪個幣種,更是如何基於風險偏好與投資目標做出更具策略性的決策。
關鍵詞:以太幣(ETH)、比特幣(BTC)、以太幣ETF、黑岩、Web3、生態系、智能合約、DeFi、NFT、Bloomberg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