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近期指示,未來房貸審核中,可將比特幣(BTC)等「數位資產」納入作為擔保財產,此舉引發美國國會激烈爭論。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6 月 24 日(當地時間),共和黨籍參議員辛西婭·魯米斯(Cynthia Lummis)已提出相關立法草案,推動將數位資產正式納入借款人資產。但多名民主黨議員則強烈反對,擔心此舉將帶來「市場不穩定」與潛在「利益衝突」風險。
這場爭議起因於 FHFA 局長威廉·J·佛特(William J. Fhault)於 6 月向兩大房貸支持機構 —— 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下達指令,要求研究將加密貨幣納入獨棟住宅貸款的擔保品中。作為回應,魯米斯提出了《2025 年型 21 世紀住房抵押貸款法案》,規定存放於合法託管機構並已證明為合法持有的數位資產,可無需兌換成美元,即納入借款人資產中。針對加密貨幣波動大的特性,草案也明訂可在估價時「刪減其市值」作為審核因子。
魯米斯表示:「現在希望擁有房產的年輕人,往往比起傳統金融資產,更偏好持有數位資產。這項法案為美國人累積財富開啟新道路。」她強調,若能被房貸系統接受,「將使更多人有機會成為房主」並促進社會公平。
然而,此舉引起民主黨強烈抨擊。五位民主黨參議員,包括班·霍倫(Ben Cardin)、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與傑夫·默克利(Jeff Merkley)等,聯名致信 FHFA 局長,要求撤回上述指令。他們警告,未兌換成美元的加密資產若直接作為儲備資產,恐對「金融穩定」構成重大風險。
這些反對聲音指出,加密貨幣仍面臨「劇烈波動」與「流動性不足」兩大核心問題。即便市場進一步成熟,「一旦價格閃崩,仍可能因買氣低迷無法及時變現」,並且至今缺乏針對駭客攻擊、詐騙與實體盜竊等數位資產風險的充分法律保障。
以比特幣為例,歷史上曾多次從高點下跌高達 75~80%,而山寨幣(Altcoins)下跌幅度更高。在房貸審查中如何決定合理的「折價比率」成為灰色地帶。雖然魯米斯的草案中提及可進行「折價」,但未提出明確的上下限,也使外界擔憂日後標準易受「政治主導」動搖。
評論:若評估標準遭政治干預,可能導致金融市場一致性與透明度下降。例如,民主黨政府可能偏好大幅折價至 95%,而共和黨政府或許僅願意削減至 30% 以下。此種「政治牽動資產估值」的情況,無疑會傷害市場信心。
不少專家主張,若數位資產將來真要被納入房貸評估體系,需建立一套科學精算的折價模型,並納入歷史波動率、牛熊週期位置等多項量化參數。目前加密幣日益受到主流接受,若能正式納入住房金融政策,將是一大進展;但清晰、公正的標準設計,也成為未來不可忽視的關鍵議題。
評論:隨著數位資產滲透金融體系,資產分類與估價標準的規範化勢在必行,否則不但影響消費者利益,更可能對整體信貸穩定構成挑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