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Bitwise 投資長:以太幣(ETH)轉型為「企業級盈收資產」吸引機構資金加速流入

Bitwise 投資長:以太幣(ETH)轉型為「企業級盈收資產」吸引機構資金加速流入 / Tokenpost

根據 Cointelegraph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加密資產管理公司 Bitwise 的首席投資長(CIO)Matt Hougan(馬特·霍根)指出,以太幣(ETH) 能夠吸引大量機構資金注入與其「重新包裝價值敘事」密切相關。他強調,透過傳統投資人熟悉的企業財務結構重塑 ETH 的角色,是推動其生態系擴張的關鍵轉捩點。

馬特·霍根表示,過去以太坊長期無法明確回答「能否創造收益」這類問題,使得傳統金融界對其興趣受限。他指出:「單就 ETH 而言,外界時常困惑它到底是價值儲存工具、依賴銷毀機制、還是靠質押收益維持價值?」他補充說,當一家公司若以 10 億美元規模持有 ETH 並進行質押,就可創造「可預測性收入」,此模式與投資者熟悉的「盈利型企業」概念如出一轍。

近期機構對以太幣的佈局明顯加快,突顯出從 2015 年主網上線以來,以太坊逐漸擺脫「僅屬網路文化社區的加密貨幣」印象,成為傳統市場日益關注的資產類別。這種轉變使 ETH 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全球尋求新型避險與收益管道的背景下。

評論:以太幣被比擬為「盈利企業」代表其已跨出單一數位資產角色,成為複合型商業價值載體。

然而,馬特·霍根也提醒,若企業仰賴發債或透過增資方式持續購買 ETH,若未妥善管理槓桿與債務結構,可能導致「過度借貸」甚至「財務循環破產」的風險。他建議企業應審慎評估負債比與利息支出,以免擴張過度而陷入資金危機。

針對少量買入 ETH 作為「抗通膨」工具的企業,馬特·霍根進一步說明:「時間是關鍵資產。」他指出,短期市場波動可能擾亂預期結果,企業若未採長期投資視角,就容易因短期價格波動錯失潛在回報。因此投資 ETH 更應設定長期配置目標,而非追逐短線利潤。

總結來看,以太幣(ETH) 能將自身定位從「技術平台貨幣」轉變為「可創造收益資產」,成功拓展傳統資本市場參與度,但伴隨資金規模擴大,企業風控能力也需全面提升。欲參與此類資產配置者,應梳理自身資金規劃與投資時間框架,方可在 ETH 生態中取得相對穩定的報酬。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