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以太幣(ETH)十週年:專家呼籲加快轉型應對 Layer 1 競爭壓力

以太幣(ETH)十週年:專家呼籲加快轉型應對 Layer 1 競爭壓力 / Tokenpost

以太幣(ETH)迎來推出十週年,作為開創智慧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生態系的先驅,以太坊這十年來一直是區塊鏈發展的核心。但根據多位專家的觀察,若想在未來十年持續掌握主導地位,這條領頭公鏈可能必須面對一場關鍵的轉型。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誕生於 2015 年的以太坊突破了單純支付系統的角色,以可編程區塊鏈的姿態迅速成長,成為支撐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與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等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如今,它已在超過 80 多個國家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用戶,每日處理數百萬筆交易,鞏固其作為主要區塊鏈基礎架構的地位。

然而,隨著競爭性第一層(Layer 1)鏈在擴充性與相容性上的快速進步,以太坊的領導地位正面臨挑戰。Bitget Wallet 的行銷長 Jamie Elkaleh(傑米·艾卡雷)便指出:「以太坊的長遠未來,不取決於是否出現所謂的『殺手級應用』,而是在於網路自身的成熟度。」他強調,若想持續吸引用戶並維持生態發展,關鍵在於提升「網路擴展性」、「鏈與鏈間的互通性」以及「使用者體驗」。

艾卡雷提出,以太坊應該優化與第二層擴充網路(Layer 2)的整合,減少技術摩擦,改以支援「快速、低成本的交易」架構為發展重心。他也坦言,以太坊現行的升級路線圖雖然技術上精密,但執行複雜且進度緩慢,「若與其他新興公鏈相比,可能會在使用者體驗與執行效率上逐漸落後。」

從更根本的角度分析,也有產業人士主張應該回歸加強以太坊主網(L1)的效能,而非一味依賴 L2。以太坊虛擬機(EVM)相容鍊——Taraxa 的共同創辦人 Steven Pu(史蒂文·普)直指當前的 L2 擴充方案「如同外來的不速之客」,批評這些系統「傾向中心化,並伴隨不穩定的安全性風險」。他認為,唯有「降低對 L2 的依賴、從主網本身優化性能」,才是邁向永續發展的關鍵路徑。

評論:這場關於主權公鏈與擴充層之間的平衡辯論,也反映出開發者與用戶對以太坊未來角色的焦慮。

當前全球加密領域正值飛速演進,以太坊是否能維持其「第二大公鏈」的地位,仍存在不少變數。市場不斷質疑,以太坊能否同時兼顧「可擴展性」與「去中心化」兩者兼容的難題。除此之外,更加受到投資者關注的是,在未來幾年,ETH 是否能憑藉網路技術的創新,再次帶動以太幣價格與市值創下新高。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