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Solana 執行長斥迷因幣與 NFT 為「數位垃圾」 引爆社群論戰與營收本質爭議

Solana 執行長斥迷因幣與 NFT 為「數位垃圾」 引爆社群論戰與營收本質爭議 / Tokenpost

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Solana Labs 執行長亞納托利‧雅科文科(Anatoly Yakovenko)在社群平台 X(原 Twitter)中,將「迷因幣」及「NFT」直言為「數位垃圾(digital slop)」,引發加密社群強烈反彈與爭論,而這場風波也迅速演變為他與以太坊(Ethereum)Layer 2 區塊鏈 Base 開發者傑西‧波拉克(Jesse Pollak)之間公開論戰的開端。

雅科文科在貼文中指出,他從數年前便公開主張這類資產類似於「免費手機遊戲中的隨機寶箱」,基本上沒有實質價值。他表示:「迷因幣與 NFT 就是數位時代的圾垃,它們的本質與博弈行為沒有太大差別。」

不過,波拉克對此不以為然,認為 NFT 擁有文化與藝術價值,是一種「本身就具備價值的內容」。他強調,這一類資產反映大眾的創作活力與數位社群的文化發展。

此言一出,也引起區塊鏈社群廣泛參與討論。有用戶質疑:「沒有迷因幣,誰還會使用 Solana?」諷刺雅科文科對生態系貢獻者的無視;另一些人則認為,Solana 之所以能快速成長,很大一部分正是因為迷因幣與 NFT 炒作熱潮。甚至連 NFT 收藏項目 Space Riders 的共同創辦人也表示,雖然雅科文科的說法有些偏頗,「但人們喜歡數位垃圾,就會持續購買它。」

評論:此爭議突顯出加密產業中對「價值」本質的深層分歧。傳統技術開發者著重基礎設施與功能性,而社群參與者則更注重創意與大眾情緒導向的價值表現。

有趣的是,根據區塊鏈基礎建設企業 Syndica 最近的報告顯示,截至 2025 年 6 月,Solana 生態系中有高達 62% 的 DApp 月營收來自與迷因幣相關的應用,其中以 Pump.fun 為最大收入來源。該平台最初僅提供簡易的迷因幣發行工具,現已轉型為具有分潤機制的交易系統,連續一年穩坐 Solana 生態系營收冠軍寶座。

Pump.fun 不僅滿足投機需求,還計畫挑戰 TikTok 與 Twitch 等主流社群媒體平台。其策略是將短影音內容與代幣獎勵融合,打造一套「用戶自主參與型」的新世代社群模式,也反映目前加密產業試圖從單一金融導向走向「娛樂+經濟激勵」的成功轉型。

評論:雅科文科的爭議性言論,無疑再次聚焦在迷因幣與 NFT 是否具備長期價值。然而從 Solana 的營收結構來看,這類「數位垃圾」是否實則成為生態發展的基石?終究仍由市場來定義。

不論被視為短期炒作或是數位原生文化的一環,迷因幣與 NFT 已不可否認地在推動區塊鏈普及與社群參與中扮演關鍵角色。市場將持續在「創新」與「投機」之間取得平衡,也將決定數位文化的下一步走向。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