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Telegraph》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英國政府正考慮出售約 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605 億元)的比特幣(BTC),作為解決預算赤字的手段之一。英國財政大臣蕾秋·瑞夫斯(Rachel Reeves)目前正評估出清國家持有比特幣的可行性,這約等於 6 萬 1,000 枚比特幣資產,使英國成為全球第三大國家級比特幣持有者。
英國此舉旨在緩解總額高達 2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420 億元)的財政赤字壓力。瑞夫斯表示,她已著手改造現行數位資產管理制度,並計畫推出全新監管框架,以提升政府處理與變現所沒收加密貨幣的效率。
這批由政府扣押的比特幣,主要源自一樁震驚英國司法界的案件。當局在倫敦一名中國籍女子簡文(Jian Wen)的住處中查獲這筆資產。簡文先前因涉入一起中國大規模龐氏騙局的資金洗錢活動而被定罪,該案也成為英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加密貨幣查扣紀錄。
不過,英國政府可能大規模拋售比特幣的消息,立即在市場上引發疑慮。評論指出,過去德國薩克森邦在比特幣價格仍低時曾將約 29 億美元(約新台幣 932 億元)等值的比特幣售出,結果隨後加密貨幣價格飆升,當局錯失良機,遭外界批評為時機掌握失誤。以比特幣最近攀升至歷史新高的每枚 12 萬 2,838 美元(約新台幣 398 萬元)來看,當時的出售確實造成巨大機會成本。
目前市場專家警告,英國若此時選擇變現比特幣,恐將重演 2000 年代初期的政府失策。當時英國財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黃金價格處於低點時出售逾半黃金儲備,多年後遭檢討為重挫國庫的錯誤決策。
根據加密資產投資機構 Bitwise 的首席投資官近期預測,比特幣今年內潛力看漲至 20 萬美元(約新台幣 650 萬元)。評論指出,若預測成真,英國政府此時拋售比特幣,無異於遺失一筆龐大潛在收益,進一步擴大國家機會成本。
整體而言,儘管政府出售比特幣可為短期財政注入現金,但如未適時審慎操作,恐將帶來長期「經濟性損失」,並重演歷史政策失誤。此事件也再度突顯「比特幣」、「加密資產」、「政府拋售」等議題對市場信心所帶來的重大影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