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早在 2017 年,保加利亞政府查獲大批非法所得加密資產,並成功沒收高達 21 萬 3,519 枚比特幣(BTC)。當時,這批比特幣市值約 35 億美元(約新台幣 4,865 億元),相當於保加利亞全國公共債務的五分之一。然而,當局其後決定於 2018 年將這批比特幣全部出售。
如今回顧,此決策可能帶來極大遺憾。根據當前市價,這批比特幣的總價值已飆升至超過 252 億 4,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 兆 5,083 億元),甚至超越了保加利亞 24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 兆 3,360 億元)的全國公共債務總額。換句話說,假若政府當年選擇長期持有,今日便有機會以這筆資產「一舉清償國家債務」。
評論:這起事件突顯加密資產的潛在波動與其做為國家儲備資產的挑戰。根據 Obchakevich Research 創辦人阿歷克斯·奧布查克維奇(Alex Obchakevich)指出,「比特幣的波動性本身就代表其作為穩定國家準備金的困難」。對國家而言,如何評估風險與報酬之間的平衡,仍是一大課題。
儘管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政府選擇變現以降低風險並取得短期收益或許合情合理,但如今站在加密貨幣發展的新高度回顧,卻也充分反映出低估了比特幣的長期價值所可能付出的代價。
關鍵詞:比特幣、保加利亞、政府資產、加密貨幣、國家債務、長期投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