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自 2012 年以來累計漲幅高達 59 萬%,再度成為投資者熱議的焦點。根據綜合分析,這一驚人漲勢與美國聯準會(Fed)的量化寬鬆政策、比特幣逐步進入金融主流體系以及社群平台上的認知擴散等多重因素密切相關。
根據加密貨幣資深記者皮特·里佐(Pete Rizzo)於 24 日(當地時間)透過社群媒體發布的說法,2012 年時比特幣價格僅為 20 美元,而當時入場的投資人,如今已獲得高達 59 萬%的報酬。他也分享了一段由 YouTuber 莫莉·坦普頓(Molly Templeton)拍攝的 2012 年影片,回顧她當年向觀眾介紹比特幣的概念。
影片中,莫莉提出「金錢的本質其實是信任,而非紙幣、黃金或數據」的論點,引導觀眾反思「該相信誰的體系」。當時的比特幣尚未獲得主流媒體與金融市場的注意,但少數具有前瞻眼光的大眾開始將其視為機會。自那之後,比特幣便持續攀升,近日更突破 12.3 萬美元(約新台幣 1,709.7 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評論:這類早期投資案例往往被視為「錯過的奇蹟」,但也顯示出比特幣做為資產已具備「長線價值儲存」的潛力。
里佐認為,目前推動比特幣價格飆升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聯準會持續推行的流動性供給政策,以及全球性通膨壓力。他也指出,現貨比特幣 ETF 近期在傳統華爾街市場快速滲透,單日就吸引 11.8 億美元(約新台幣 1,640.2 億元)資金流入。這顯示比特幣作為投資標的的正統地位愈發穩固。
此外,從供給面來看,比特幣依然具有高度稀缺性。根據機制設計,比特幣總發行量上限為 2,100 萬枚,目前已有超過 1,900 萬枚被挖出。而每四年一次的「區塊獎勵減半」制度,也是支撐其長期價格上揚的核心動因。最近一次減半發生於去年 4 月 20 日,下一次預計將在 2028 年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近日也在 Twitter 發文,宣稱已逢低加碼買入比特幣,展現強烈看漲立場。他預期比特幣今年可能上探 20 萬美元,長期甚至能達到 1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39 億元)。
評論:來自財經領域意見領袖的公開支持,將有助於鞏固比特幣作為對抗通膨的避險工具形象,也有望吸引更多傳統投資人進場布局。
比特幣經歷 10 多年發展,其身分早已不僅限於數位資產,更象徵著對現有金融體制的挑戰與替代方案的可能性。從資訊透明、供給稀缺、信任架構到制度設計,比特幣成功吸引一群將其視為「新時代避風港」的全球支持者。對於那些記得它草創時期的投資人而言,現在是繼續選擇擁抱未來的又一時刻。
關鍵詞:比特幣、BTC、加密貨幣投資、區塊獎勵減半、現貨比特幣 ETF、羅伯特·清崎、Pete Rizzo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