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近日價格劇烈震盪,引發市場高度警戒。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15 日(世界標準時間),有「中本聰時期」建立的早期巨鯨錢包發生重大的轉帳,加上衍生品市場同步出現數億美元的合約清算,導致比特幣急跌,市場賣壓再度升溫。
根據報導,15 日早間,比特幣於短短幾小時內暴跌近 6%,價格一度跌至 11.6 萬美元(約新台幣 1,612.4 萬元),相較稍早的 12.3 萬美元出現明顯回落。此次風波的導火線來源於一筆早期巨鯨錢包中的 17,000 BTC(約新台幣 3,163 億元)突然轉出,嚴重打擊投資人信心。
鏈上資料分析公司 Lookonchain 公布資訊指出,該地址首先將其中 9,000 BTC(約新台幣 1,673 億元)轉入知名加密投資機構 Galaxy Digital,隨後再轉出 7,843 BTC。Galaxy Digital 此後將價值約 2.36 億美元(約新台幣 3,284 億元)的比特幣移入 Binance、Bybit 等主要交易所,市場因此揣測這些資產可能即將「變現」。
此連串動作引發了市場劇烈反應。根據 CoinGlass 統計,在上述資金移動後短短 4 小時內,有接近 4 億美元(約新台幣 5,560 億元)的做多合約被自動清算,使大批交易者蒙受重大損失。投資氛圍迅速轉冷,部分市場參與者緊急轉為做空操作,以降低潛在損失風險。
比特幣的回落也連帶拖累整體加密貨幣市場。以太幣(ETH)下跌 1.4%,瑞波幣(XRP)與 Solana(SOL)亦分別下滑約 2%,加密市場總市值在短短一天內蒸發超過 3.2%,創下近三週最大跌幅。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下跌可能是近期漲勢觸頂的訊號。鏈上數據平台 CryptoQuant 指出,比特幣未能穩守重要阻力區間,若當前賣壓不止,幣價恐怕持續刷新低點,甚至可能回檔至 11.2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56.8 萬元)或 10.8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01.2 萬元)。
同時,來自華府的監管不確定性、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走向,以及即將公布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也成為投資人避險的原因。有觀點指出,部分投資人為提前鎖定利潤,選擇在數據公布前「獲利了結」。
至於這波拋售是否代表長期趨勢的逆轉,抑或僅是多頭行情中的短期調整,目前仍難斷言。市場關注焦點正在聚焦於該巨鯨錢包尚未移動的 8 萬枚 BTC 未來是否會再次流入市場。
評論:無論是早期巨鯨資產移動還是大規模清算,引發市場的恐慌性踩踏再度顯示出加密貨幣市場對突發變動的敏感。正如多位分析師所指出,「健康調整」雖為牛市的必要過程,但若巨鯨持續增加移轉頻率、資金出現流失跡象,則可能改寫此前強勢上行的趨勢。
本次比特幣下跌的主要原因可歸納如下:
- 中本聰時期巨鯨錢包一次性轉移 17,000 BTC
- Galaxy Digital 涉及大筆比特幣轉移至交易所
- 衍生品市場 4 億美元做多倉位遭清算
- 投資情緒轉冷,引發連鎖賣壓
現階段市場正密切觀察可能出現的第二波拋壓,比特幣價格下一步走勢備受矚目。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