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美國司法部對俄羅斯籍男子尤里·古格寧(Iurii Gugnin)提出共 22 項刑事指控,引發外界對透過加密貨幣進行國際資金洗錢與制裁規避問題的關注。古格寧現居紐約,據稱以「喬治·古格寧」(George Goognin)或「尤里·馬舒科夫」(Iurii Mashukov)等化名活動,並透過其名下多家加密貨幣公司,涉嫌洗錢規模高達 5 億 3,000 萬美元(約合 7,370 億韓元)。
美國司法部指出,古格寧透過其創立的「Evita Investments」與「Evita Pay」,架構起一個包含多家銀行與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跨境金融網絡,並主要以穩定幣泰達幣(USDT)為交易媒介。此一網絡疑似替遭美國制裁的俄羅斯實體偷偷轉移資金,甚至協助其獲取敏感科技資訊。司法部強調,古格寧在操作過程中透過偽造文件、欺騙銀行、操控合規資料等手法掩飾交易真相。
值得注意的是,古格寧旗下企業被指控未遵守「反洗錢(AML)」規定,亦未提交任何「可疑交易報告(SAR)」,嚴重違反美國《銀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分析指出,他的公司實際上成為逃避國際制裁與危及國家安全的金融通道。
此外,司法部進一步揭露,古格寧曾前往特定網站,以學習如何迴避調查與辨識執法機構監控指標,顯示他為掩蓋犯罪行徑進行了周密規劃與應對安排。
目前,古格寧面臨包括「電信詐欺(wire fraud)」、「銀行詐欺(bank fraud)」與「資金洗錢(money laundering)」在內的 22 項罪名。每項指控的最高刑期可達 30 年,若全部罪名成立,他恐將面臨數十年刑期。
評論:本案顯示,利用加密貨幣進行制裁規避的手法正日益精密,美國政府未來勢必將擴大監管力道與調查範圍,打擊相關技術濫用情況。隨著數位資產日益被國際犯罪組織所利用,全球正面臨如何在「國家安全」與「加密金融創新」間取得平衡的重大挑戰。
關鍵詞:加密貨幣、制裁規避、資金洗錢、數位資產、泰達幣(USDT)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