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itcoin Perception 於 2025 年第 2 季發布的報告,加密貨幣領頭羊比特幣(BTC)在財務表現創下歷史新高之際,卻意外遭多家主流媒體冷落,引發業界對資訊落差的擔憂。儘管比特幣在此期間登上收益排行榜首位,並獲得大規模的上漲與機構資金流入,但主流財經媒體如《華爾街日報》(WSJ)、《金融時報》(FT)與《紐約時報》(NYT),對其報導比例卻「驚人地低」,反映出落後於市場現實的舊思維。
根據報告統計,2025 年第 2 季共有 18 間主要媒體刊登與比特幣相關的 1,116 篇報導,其中正面報導占 31%、中立 41%、負面則有 28%。不過,《華爾街日報》僅發布兩篇、而《金融時報》與《紐約時報》也各僅刊登 11 篇,在比特幣成為過去十年回報最佳資產的此刻,明顯未能適切反映主流脈動。同期間,比特幣上架的多檔 ETF 出現有史以來最大流入量,多家上市企業的財報也顯示,增持比特幣金額已達數十億美元,進一步穩固其投資地位。
相較之下,較為市場導向的媒體如《富比士》(Forbes)、CNBC 與《巴倫周刊》(Barron’s)則展現更積極態度。《富比士》單季共刊出 194 篇比特幣相關文章,其中 43% 展現正面論調,並聚焦於機構和散戶的認可、挖礦產業動向等。《CNBC》則報導 141 篇,其中 42%為正面分析,特別突出比特幣在傳統銀行與投資產品間扮演的新角色。《巴倫周刊》雖唯有 65 篇報導,但正負面比率各為 25% 與 27%,呈現偏中性觀點。此結果與同樣隸屬於道瓊集團的《華爾街日報》形成強烈對比。
另一方面,《獨立報》(The Independent)與福斯新聞(Fox News)等傳統媒體則維持一貫審慎甚至負面的立場,相關報導分別為 45 篇與 32 篇,其中著重犯罪、法律與安全議題,《獨立報》的42%屬負面報導,福斯新聞則有 38%。這顯示部分媒體對於比特幣仍抱持風險與不信任的框架。
Bitcoin Perception 在報告中形容此現象為「鴕鳥策略(ostrich strategy)」,即在快速變動的金融環境中,主流媒體選擇不去面對新興資訊,反而可能導致機構投資者處於資訊不對稱的弱勢地位,損及其市場應變能力。
報告進一步指出,當《華爾街日報》與《金融時報》等具高度權威的媒體漠視數位資產和金融創新趨勢時,《富比士》、《CNBC》與《財富》(Fortune)等更貼近市場的大眾媒體,則開始填補這一報導空缺。評論認為,這不僅是「報導量差距」問題,更是數位資產資訊戰略上的轉捩點,「誰擁有資訊話語權,誰就主導市場預期」。
隨著比特幣持續在報酬率、企業採納與市值規模等方面勝過傳統資產,若主流媒體仍抱持冷眼旁觀的態度,恐將錯失把握新金融格局的關鍵契機。評論指出,在資訊落差加劇的環境下,《富比士》與《CNBC》等積極關注加密貨幣的媒體,反而有可能晉升為數位資產市場的「資訊領導者」,重塑投資者認知與行動依據的格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