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許多加密項目紛紛推出獨立應用程式並打造嶄新介面,試圖搶佔「新一代 Web3 數位銀行」話語權。然而,這種策略正逐漸被認為是過時的思維。業界觀點認為,未來更有效的路徑,是在「使用者已經習慣的平台上」「直接提供加密金融服務」,而非嘗試重新吸引使用者的注意。
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24 日(當地時間),這股趨勢的核心推動力正是 Telegram 與其背後的開放網路(The Open Network,簡稱 TON)。與其硬推加密應用程式,它們選擇將分散式金融功能自然融入既有的大型通訊生態系之中,不僅降低門檻,也避開了過度比拼功能的競爭泥淖。透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TON 正在打造一套嶄新的分散式金融基礎設施。
近期,TON 與去中心化穩定幣平台 Ethena(ETHENA)達成整合合作,讓這一戰略更具體可見。透過這項整合,用戶無需額外安裝應用,在熟悉的 Telegram 環境中即可使用更多加密金融工具。TON 擁有超過 1 億個錢包地址,Telegram 平台的活躍使用人數更突破 10 億,如此龐大的規模解決了長期困擾加密產業的最大挑戰之一:「用戶普及」。
相比傳統 Web3 新創偏向以使用者介面與收益率(APY)拼競爭力,往往導致產品複雜難用,Telegram 的策略則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不要求使用者改變日常使用習慣,反而將加密功能無痛接入通訊對話之中,使「使用性體驗(UX)」成為核心競爭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功能為「一鍵收益(Tap-to-Yield)」。用戶只需在 Telegram 應用內點擊幾下,即可直接質押 USDe 並獲取收益,毋須額外連接錢包或建立外部帳戶,大幅減少流程障礙,提供真正「無摩擦的金融體驗」。
評論:這種以平台為主、嵌入而非遷移的金融策略,與川普總統對 Web3 資產實用性與普及化的支持形成呼應。Web3 的下一階段或許不再是追求技術奇點,而是「從用戶行為角度出發,進行架構性革新」。在這一點上,Telegram 與 TON 正走在趨勢的最前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