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逐步強化對加密貨幣持有與交易課稅規定的趨勢下,部分國家仍維持「免稅制度」,吸引眾多投資人與加密公司注目。尤其對於長期持有者、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運營方,以及加密新創企業而言,這類「避稅天堂」正變得愈加重要。
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截至目前最受矚目的免稅國包括開曼群島。該地不徵收任何個人所得稅、法人稅與資本利得稅,為長期投資者與加密企業提供了理想經營環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則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加密貨幣活動免課稅,儘管各酋長國政策略有差異,整體仍維持友善姿態。至於薩爾瓦多,則將比特幣(BTC)列為法定貨幣,不僅免徵資本利得稅與所得稅,還積極推動名為「比特幣城市」的數位經濟特區,力求打造全球加密中心。
在歐洲方面,德國採取條件式免稅政策——如投資人持有比特幣、以太幣(ETH)等加密資產達 12 個月以上,即可免繳出售時的利得稅。新加坡則完全不對加密交易徵收資本利得稅,使日常買賣無需負擔。不過,若收入來源為加密資產形式,仍可能需繳納所得稅。
其他如馬來西亞、百慕達、白俄羅斯與馬爾他等國家,也對特定類型的加密活動或長期持有給予免稅或低稅待遇。其中馬爾他更是知名的加密監管重地,其公司稅規則具彈性,依企業結構不同,稅率可從最高 35%調降至最低 5%,適合有策略規劃需求的企業。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國家對加密貨幣採取高額課稅。以印度為例,目前不僅對所有資本利得課徵 30% 固定稅率,還在每一筆交易中實施 1% 的源頭扣繳稅(TDS),且交易損失不得抵免,是全球稅負最沉重的國家之一。西班牙針對高收入族群課徵最高達 47% 的所得稅,而高報酬的加密交易則須負擔約 28% 資本利得稅。荷蘭則饒富爭議,對尚未實現的加密收益也採用 32% 的推估課稅制度,引發投資人疑慮。
丹麥與南非也是稅率偏高的地區。丹麥最高對個人收取 40% 的所得稅,南非則實施最高 45% 的累進所得稅與 18% 的資本利得稅。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國、孟加拉、伊拉克與埃及在內的國家,則採「全面禁止」或「嚴格限制」加密貨幣的使用與交易。由於法律上未明確課稅規範,而是全面限制加密行為,因此實務上等同於無法交易。
「評論」:各國對於加密貨幣的稅務政策可謂高度分歧。以往被視為避稅天堂的葡萄牙,亦計劃自 2025 年起開始徵稅,顯示全球政策正快速收斂。對投資人與創業者而言,不僅需了解當地當前稅法,更應預判未來可能變動。隨著各國加強監管,擁有健全稅制與透明規範的國家,勢必將成為新的企業遷移熱點。
「關鍵詞」:加密貨幣稅收、避稅天堂、比特幣(BTC)、以太幣(ETH)、資本利得稅、加密企業、稅務政策
「結語」:隨著各國政策加速演進,選擇具「透明稅制」與「低稅環境」的地區,將成投資者與企業佈局的關鍵。面對加密貨幣的全球競局,稅務策略將是決定報酬的核心要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