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網上線仍未定案的情況下,Pi Network 的關鍵功能如 KYC 審核與獎勵發放也持續延後,引發社群內部的不安與混亂。有觀點認為,導致進度停滯的背後,並非單純的技術延誤,而是出於「策略性考量」。根據 Pi Network 資深分析師 Dr. Altcoin 指出,這項延遲是為了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所採取的「必要措施」,只要價格尚未達到特定區間,主網與關鍵功能仍難以全面開放。
根據 Dr. Altcoin 的分析,Pi Network 團隊在過去 6 年間已完成基礎設施的構建,為擴展應用生態鋪路。不過他也指出,目前的用戶基礎與應用能力,尚不足以支撐大規模去中心化應用(DApp)或用於「點對點交易」等實際用途。根據他觀察,目前 Pi 幣(PI) 的場外交易價格僅落在 0.40 至 0.50 美元(約新台幣 12 至 15 元)之間,顯示該資產仍處於「價格探索階段」,尚未進入穩定成長的價值區間。
Dr. Altcoin 更透露了 Pi 團隊的內部策略——「除非 Pi 幣價格突破 10 美元(約新台幣 320 元),否則生態系統將不會完全開放」是其未公開的政策之一。若在目前龐大量尚未完成 KYC 的使用者中直接啟動獎勵發放與錢包遷移,恐引發「大量拋售潮」,嚴重衝擊 Pi 幣的市場價格。
也因此,Pi Network 團隊似乎傾向採取「長期戰略性延遲」的做法來降低風險。為遏止用戶在開放交易時一次性獲利了結的賣壓,Pi 團隊正在考慮進一步推行鎖倉政策,甚至不排除「銷毀部分代幣」的手段,以強化供給面的控管。這些策略意在維持幣價穩定、鞏固社群信心,為未來擴展打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Dr. Altcoin 呼籲用戶「不需急於求成」,他認為未來隨著基礎設施與應用場景的逐步完善,Pi Network 將成為「真正可用的區塊鏈網路」,而那些願意長期等待的早期支持者也將有望獲得豐厚回報。根據他的說法,團隊的核心目標並非短期炒作流動性,而是著眼於「打造具可持續性價值的生態體與強大社群凝聚力」。
總體來看,Pi Network 的正式推進,已不僅是技術落地的問題,更是「價格、用戶行為與生態設計三者互動下的綜合平衡」。經歷多年等待的 Pi Network,能否最終實現其「全民挖礦、價值共享」的願景,仍有賴市場與社群的共同驗證。
(消息來源:韓媒 Maeil Business News Korea,報導時間:25 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