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美國加密產業轉型迎利多,全球 Web3 革命主戰場其實在新興市場

美國加密產業轉型迎利多,全球 Web3 革命主戰場其實在新興市場 / Tokenpost

美國加密貨幣產業最近出現正向發展趨勢,隨著現貨型上場指數基金(ETF)獲得批准,加密產業更進一步朝向傳統金融體系靠攏。同時,市場對「流動性提升」與「監管明確化」的期待也水漲船高,親加密貨幣的執政氛圍更放大了這樣的動能。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消息,今年 2 月曾接獲歷來最大規模的區塊鏈相關文件申請,被外界解讀為該技術受到制度頂層重視的明確訊號。

這一波制度整合對美國加密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多。許多本地企業早在過去十年間便已在監管不確定性中穩紮穩打,如今終於迎來轉型收穫期。儘管機構資金進入稍晚,但受歡迎程度更加明顯、需求也更為迫切。

不過,若僅聚焦美國動態,可能會忽略全球 Web3 生態更廣泛的演變。實際上,目前加密貨幣的主力採用並非來自華爾街,而是集中於全球新興市場。在這些地區,加密貨幣早已超越投機工具的角色,成為應對通膨、外匯限制與支付不便等日常經濟壓力的「實用解方」。這些由草根社群組成的使用者,不僅撐過多輪市場週期,如今更主導下一代 Web3 發展的方向。

根據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發布的《2024 年全球加密採用指數》顯示,排名前 20 的國家中,有 15 個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奈及利亞等高增長市場。這些國家的用戶並不是追逐價格波動,而是將加密資產應用於「跨境匯款」、「價值儲存」及「日常交易」等實際生活情境。特別是在經常面臨高通膨或貨幣大幅貶值的地區,加密貨幣甚至比本國法幣更具實用性。

這類「真實需求」同時帶動開發活動興旺發展。根據風險投資機構 Electric Capital 的《2024 年開發者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加密貨幣開發者中,有 32% 分布於亞洲,與 2015 年的比例(12%)相比呈現倍增。而美國開發者的占比則從 38% 下降至 19%。更具意義的是,新進開發者中有高達 41% 來自亞洲,顯示產業重心正在經歷顯著轉變。這批開發者不再只是技術愛好者,他們日益展現出創業者、產品設計師與系統工程師的角色。

這股變化並不只限於亞洲,而是擴及中亞、非洲、南美與東南亞等多元地區。例如,在南非就有九家大型食品與飲料分銷商與區塊鏈支付平台 LoveCash 合作,短短五個月內就協助逾 3,700 家小商戶加入數位支付生態圈,有效擺脫傳統以現金為主的交易方式。更進一步,透過區塊鏈技術,企業也能同步獲取實時供應鏈資訊,大幅提升物流與庫存管理效率。

評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區塊鏈應用並非為了迎合市場投資者或監管機構,而是真正在解決當地社會的系統問題。這或許才是真正符合 Web3 精神的創新典範。

因此,即便美國市場的積極發展值得肯定,但若談到「加密貨幣革命」的核心場景,其實更應關注那些已落地、正在產生實際影響的市場。專家普遍認為,若想打造真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專案,應先了解這些被忽視卻走在前線的使用者需求。他們已經將 Web3 看作生活難題的解法,而下一波創新便將從這樣的真實場景開始。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