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波幣(Ripple)首席技術長戴維·史瓦茲(David Schwartz)近日親自透露,自己早在加密貨幣誕生初期便曾挖礦取得 250 枚比特幣(BTC)。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僅約 30 美元(約新台幣 4,170 元),而如今價值已接近 1,8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5 億元),引起社群熱議。
根據 CryptoSlate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史瓦茲是在回應一位用戶分享其穿著「Bitcoin Miner」字樣紅色 T 恤的舊照時,首度公開這段經歷。他回憶,自己是在 2011 年首次接觸比特幣,此時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已發送過最後一則訊息,亦即比特幣核心開發社群已邁入中本聰退場後的新階段。
史瓦茲進一步表示,當時他曾使用早期比特幣參與線上物品交易,他形容這段過程「非常酷」,因為親身體驗了加密貨幣作為支付工具的潛力。不過,他坦言自己未長期持有那批比特幣,並在 2023 年左右為了購買瑞波幣(XRP)與以太幣(ETH)而全數出售。
有趣的是,過去曾有人懷疑史瓦茲可能就是中本聰本人,對此他早在 2021 年便於 X(前身為推特)明確否認,強調自己「直到 2011 年才知道比特幣的存在,因此不可能是中本聰」,即使技術能力上可能具備該潛力。
此外,身為 XRP 的核心技術推手,史瓦茲不諱言對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持批評態度。他指出 PoW 模型耗能過高、擴充性不足,而 XRP 運行在更具能源效率的共識機制下,有助於填補比特幣在性能上的缺口。評論:這再次凸顯了近期社群對「可持續性區塊鏈技術」的重視趨勢。
史瓦茲的挖礦過往不僅證明其長期深耕加密產業,也再次喚起大眾對比特幣誕生初期潛力的認識。作為串連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之間基礎建設的先驅,他的經歷象徵著技術創新的演進,也反映加密資產從愛好者轉向全球市場的震盪成長歷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