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以太幣(ETH)在 6 月的表現令人失望,整體下跌約 2%,但隨著 7 月的來臨,市場對其回升潛力仍抱持樂觀態度。由於以太幣市值相較於比特幣(BTC)較小,因此對市場波動反應更為敏感,雖在回調時跌幅較深,但行情轉多時反而有機會帶來更高報酬。
根據「韓國經濟日報」於 6 月 24 日的報導,加密貨幣市場在過去一個月受美國利率政策與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的影響整體低迷。標普 500 指數同期上漲 4.25%,反映美股持續強勢,而以太幣則在經歷 24% 的修正之後反彈,最終月線仍收跌。
然而,從長期觀點來看,以太幣依然展現出不俗的上漲潛力。數據顯示,今年 4 月至 6 月初,比特幣上漲約 46%,而以太幣同期則暴漲超過 100%,從 1,400 美元直逼 2,800 美元(約新台幣 389 萬元)。此外,市場預測機構指出,比特幣有望在 2025 年上半年升至 15 萬至 2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085 萬~2,780 萬元),若屆時如預期上漲,以太幣同樣可能隨之水漲船高。
支撐以太幣未來走強的樂觀因素主要有四點:
首先,是「第二層網路」費用優化所帶來的利多。自去年 3 月「登坤升級」實施以來,交易手續費大幅下降,促進 Polygon(POL)、Optimism(OP)、Arbitrum(ARB)等 L2 代幣發展,進一步擴展以太坊生態系。雖然例如 Base 等鏈的年化手續費收入從約 3,000 萬美元下滑至今年第一季的 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6,950 萬元),但用戶活躍仍然穩定,顯示實際使用需求未見疲軟。
第二,是機構投資人持續加碼。虛擬遊戲開發商「Sharplink Gaming」上月入帳約 3,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41.7 億元)等值的以太幣,並納入企業資產配置。這與 2020 年微策略開始大量持有比特幣的做法相似,也反映出傳統企業對加密資產認知的轉變。評論:企業採納以太幣的動作,或將推動未來更多機構進場佈局。
第三個信號來自於加密巨鯨的動作。6 月 22 日,一位巨鯨地址集中買入約 3,9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54.1 億元)的 ETH,代表資金對以太幣後市仍具信心。當大量以太幣從交易所流出至冷錢包或其他用途,象徵流通供給下降,同時可能帶來價格支撐效應。
第四,則是美股上市公司 Bit Digital 的資產重分配策略。該公司拋售部分比特幣,轉投資約 3,4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47.3 億元)的以太幣,作為其以太幣提押(Staking)及 L2 生態的長期布局策略之一,顯示其對整體市場動向的超前部署。
整體而言,無論是技術趨勢、機構資金、平台發展或是市場結構,各方面都顯示以太幣在 7 月有望結束震盪走勢,迎來反彈。在比特幣領漲的行情之下,未來以太幣的表現值得持續關注。
關鍵詞:以太幣、ETH、L2、登坤升級、機構投資、比特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