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霍斯金森:中本聰挖比特幣(BTC)電力成本或僅 191 美元

霍斯金森:中本聰挖比特幣(BTC)電力成本或僅 191 美元 / Tokenpost

根據加密貨幣媒體 Crypto Briefing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卡爾達諾(ADA)共同創辦人查爾斯·霍斯金森(Charles Hoskinson)日前表示,比特幣(BTC)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早期進行挖礦時所耗費的電力成本或許遠低於外界預期,甚至可能不到 3,700 美元(約新台幣 11.7 萬元)。

霍斯金森依據 2009 年至 2010 年間中本聰挖掘約 100 萬枚比特幣的推測情境指出,若以單台中央處理器(CPU)為基礎、每日運轉 75%、持續 485 天、功率為 190W 的設備計算,總用電費可能僅需 191 美元(約新台幣 6,000 元)。他補充說,這樣的配置顯示出當時挖礦的電力效率相當高。

不過,他也提及另一種假設,即所謂的「Patoshi 模式」——由多台設備組成的伺服器叢集進行同步挖礦,若採用此模式,整體用電成本在不同地區的估算會有所差異。在美國等地大約為 1,000 美元(約新台幣 3.2 萬元),在電價相對較低的國家則可能僅約 575 美元(約新台幣 1.8 萬元)。

霍斯金森進一步指出,考慮到當時挖礦難度逐步提升,中本聰若為維持競爭力可能投入更高運算資源,因此推測其總挖礦成本最高恐達 3,700 美元。

目前中本聰的真實身份仍未揭曉,不過據估算,其持有的比特幣總價值高達約 1,2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96 兆元),足以名列全球最富有人士之列,甚至一度超越微軟(MS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

另一方面,瑞波幣(XRP)的首席技術長大衛·史沃茨(David Schwartz)最近也分享了自己在比特幣價格僅有每枚 30 美元(約新台幣 940 元)時,用個人電腦挖出 250 BTC 的經驗。他指出,這段歷史不僅值得紀念,也彰顯早期挖礦環境對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深遠影響。

評論:這些資深業內人士的回顧,有助於市場了解比特幣早期的發展過程與技術門檻,並進一步突顯「挖礦成本」如何成為評估加密資產價值與分配的重要指標。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