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比特幣(BTC)早期錢包在沉寂14年後日前突然啟用,並在不到一小時內轉移了總計2萬枚比特幣,依現行市價估算,價值約2.17億美元(約新臺幣69億元)。根據 Cointelegraph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該批比特幣的入手成本僅約 3.4 萬美元,如今實現高達 3,198,949% 的驚人報酬率。
回顧這些加密資產錢包的歷史發現,轉移的比特幣來自 2010 年的區塊獎勵,當時每區塊可獲得 50 BTC,顯示其極可能來自早期礦工。這也使該事件引起市場與社群的熱議,尤其是發生在類似規模的兩個其他錢包在前一天同步轉移資產的背景下。
此次交易方式也引發關注。與通常「加密鯨魚」進行測試轉帳或多地址分散式處理不同,此次則採用一次性轉至新地址的「大膽操作」,顯示轉帳者未進行傳統安全檢驗。加密分析師指出,這或許暗示了錢包主持有人正進行內部資產重整,甚至可能是未公開的大型玩家開始行動的徵兆。
此舉對市場情緒造成一定影響。在錢包活動前,比特幣價格曾上衝至約11萬美元,隨後小幅回跌至108,600美元。儘管價格波動幅度不大,但對動態高度敏感的投資者來說,足以引發短期警戒。
根據鏈上資料,目前已有總共 4 萬枚比特幣在短短一天內完成轉移,總值約達12.07億美元,而且並未透過中心化交易所進行,是極為罕見的轉帳模式。專家普遍推測,此為大型資金的內部調動,甚至可能與多位「加密鯨魚」的財務部署有關。
評論:由於比特幣從誕生之初就具備透明的鏈上紀錄,每當長期未使用的錢包重新啟用,市場便會高度關注持有人身分。此次事件更引發部分社群揣測,是否與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本尊相關,雖目前尚無任何具體證據,然而這類早期錢包的活躍,確實會對市場造成不小心理壓力。
綜上所述,這次早期比特幣錢包的「覺醒」,突顯加密貨幣市場仍潛藏許多高額潛在供給源,一旦被喚醒,可能迅速撼動市場結構。面對這類高風險變化,投資人須持續保持警覺與冷靜觀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