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推動的經濟改革法案「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日前驚險通過國會眾議院,預計將於 7 月 4 日美國獨立紀念日當天進行正式簽署,引發市場與投資界廣泛關注。該法案內容包括針對富人階級的稅收減免與對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的大規模刪減,引發正反雙方激烈爭論。
根據《路透社》24 日(當地時間)報導,該法案在眾議院以 218 票對 214 票些微差距通過。儘管部分共和黨議員出現倒戈,但最終在副總統 J.D. 凡斯(J.D. Vance)於參議院投下關鍵支持票後,使法案順利過關。這份「大而美法案」成為川普總統主政下最具爭議的經濟法案之一。
此舉引發經濟政策界高度警戒。根據美國責任預算委員會(CRFB)估算,該法案長期恐導致高達 5.5 兆美元財政赤字,約合 7,645 兆韓圜。該機構警告,美國債務占 GDP 比重將由現行的 100% 攀升至 2034 年的 127%。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亦發布報告,警示債券市場可能出現動盪,國際資本恐流出美國市場。
在野陣營反對聲浪高漲。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批評該法案「不負責任且殘酷」,表示對低收入民眾而言恐意味失去基本福利保障。民主黨部分議員預測將有多達 1,700 萬人因此失去保險補助。甚至曾與川普關係密切的特斯拉(T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公開對該法案表示遺憾,並暗示將在中期選舉中對支持該案的議員發動「落選運動」。
評論:川普總統此次力推經濟政策改革,雖符合其減稅、縮編政府開支的一貫風格,卻可能對國家財政穩定與社會保障制度產生顯著衝擊。從債務風險到政治反彈,後續效應值得密切觀察。
隨著川普預計於 7 月 4 日正式簽署該案,市場關注未來法案執行情況及其對明年中期選舉的影響。這場經濟政策博弈,不僅牽動國內財政與社會安全網,更可能成為影響美國政局走向的重要轉捩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