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摩根大通(JPMorgan)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穩定幣市場的成長速度可能不如市場預期,預估至 2028 年,全球穩定幣發行總量將僅達 5,000 億美元,遠低於業界部分觀點預測的 1 兆至 2 兆美元規模。
本報告由摩根大通首席策略師尼可勞斯·潘吉策佐格魯(Nikolaos Panigirtzoglou)牽頭主導,指出目前有將近 88% 的穩定幣需求主要集中於加密貨幣生態系內部,包括去中心化金融(DeFi)、加密交易以及企業閒置資金的運用。此外,真正用於「消費性支付」場景的穩定幣比例,僅占總量約 6%。對此,摩根大通認為,市場普遍對穩定幣成為「主流支付工具」的期待,過於樂觀。
報告進一步指出,穩定幣目前想作為銀行存款或貨幣市場基金的替代工具仍面臨挑戰,包括「實質收益率不足」與「法幣—加密貨幣轉換上的程序摩擦」等問題。此外,報告也批評將穩定幣與中國的數位人民幣(e-CNY)、或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中心化應用」進行比較,並不具合理性。
然而,相較於摩根大通的保守預測,渣打銀行則提出不同看法。根據報導,渣打銀行認為,美國「穩定幣監管法案(Genius Act)」若順利通過,將有助提升市場信任度,有望推升總發行量達到 2 兆美元。渣打指出,若法規能帶來法定清晰性,預期將吸引更多機構投資人入場,並擴大穩定幣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範圍。
評論:穩定幣市場雖持續擴張,但目前的主要用途仍是加密生態內部的資產管理與流動性操作,短期內要轉型為大眾支付手段仍有諸多阻力。摩根大通此次報告點出了過度樂觀預測中的風險,從中長期角度分析,較為保守的發展路徑或許更貼近現實。相對而言,渣打銀行則看好監管帶動市場信心與機構資金進場,反映出機構之間對穩定幣前景尚存歧見。
關鍵詞:穩定幣、摩根大通(JPM)、渣打銀行、Genius Act、加密貨幣、DeFi、e-CNY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