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比特幣(BTC)突破10.5萬美元 礦工仍不賣幣引市場關注

比特幣(BTC)突破10.5萬美元 礦工仍不賣幣引市場關注 / Tokenpost

比特幣(BTC)近期價格飆升至超過10萬5,000美元,遠高於部分主要礦商的生產成本,但儘管如此,礦工們依舊選擇不出售手中持幣,這一不同尋常的現象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根據 CryptoQuant 執行長朱其英於 24 日(當地時間)在 X(原 Twitter)上提及的觀察,美國上市礦業公司 Marathon Digital(MARA) 每枚比特幣的平均生產成本約為 5萬1,700 美元,然而現時市價則高達兩倍以上,礦工本可實現超過 100% 的利潤。但他指出:「即使擁有龐大的利潤空間,許多礦工仍選擇大幅降低提現行為。」這與過去礦工常因價格上漲而即時變現的習慣,明顯有所不同。

根據 Marathon Digital 公布的 2025 年第一季財報顯示,其平均哈希率下的實際每枚比特幣挖礦成本為 5萬1,726 美元。這項數據來自公司實際運作的礦機資料,而非理論最大效能。雖然目前市場價比生產成本高出近兩倍,但公司仍選擇不拋售持有比特幣,這種行為被視為相當不尋常。

外界分析,此舉可能不單為觀望,而是出於長期戰略規劃。一些專家認為,礦工的行為背後可能基於以下幾點:

- 對比特幣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預期

- 將比特幣作為抵押資產進行金融操作

- 2024 年第四次減半後,產業成本結構與財務體質有所改善

以 Marathon Digital 為例,其運算能力於 2023 年為 6.9 EH/s,至 2025 年已提升至 46.1 EH/s,意味著無論在礦機效能或成本效益上均有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於今年 6 月礦工收入大幅下降,包括手續費與區塊獎勵雙雙下滑,礦工們仍未出現大規模提款行為。CryptoQuant 解讀這一現象為礦工「更傾向成為長期市場參與者,而非單就短期利潤操作」,反映出礦業生態中對整體市場的信任程度正逐步提升。

評論:礦工不賣幣的動作,儘管短期內減少了市場的流動供給,但也凸顯出他們對比特幣未來價值的強烈信仰。當生產成本與市價存在明顯落差時,仍選擇繼續持有資產,某程度上揭示比特幣正在由「高波動商品」逐漸轉向「長期資產」的市場定性。

目前仍難以預測礦工這種觀望態度會持續多久,但從當下行為判斷,他們顯然並未將比特幣僅視為短期套利工具,而是以未來價值為衡量標準的重要資產。這也可能成為支持比特幣市場韌性與長期上行的關鍵力量之一。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